
当刀片电池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当5G技术领跑国际无线通信新征程,当智能无人机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当湾区的海风穿过研发中心的散热孔,当深南大道的霓虹与实验室光谱同频。“创新之城”深圳,正以每秒万亿次的数据心跳,孕育着这个时代的奇迹。
“鹏城优才”是深圳的造梦引擎,他们以奋斗为源代码,刻录着永续创新的城市基因。他们是科技攻坚者,刺破未知的边界;是人文探索者,点亮文明的穹顶;是行业深耕者,铸就产业的基石。深圳市“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办)推出《优才面对面》人才访谈栏目,聆听“鹏城优才”解构奋斗经历,讲述精彩故事。
在牟林眼里,深圳是一个具有“北方风格”的南方城市,这里既有南方的开放,又有北方的务实。而深圳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为其科研也提供了“加速度”。
牟林,深圳市“鹏城优才卡”持卡人,现任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海洋科学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十三五”和“十四五”两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从“海底两万里”到海洋科学家
牟林的海洋梦始于童年。“我出生在青岛,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沙滩上看潮起潮落。”牟林回忆道。少年时,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莫船长对海洋的探索精神深深震撼了他,“尼摩船长是我少年时代的超人,他让我相信海洋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领域。”1996年,他保送进入中国海洋大学,从此踏上海洋科研之路。
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国家海洋局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创院院长,牟林始终聚焦近海动力环境研究。“我们的经济依赖海上航运,但溢油、海难等事故威胁着海洋生态和人民安全。我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海上危机’找到解决方案。”

2019年,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南下深圳。“这里既有北方的务实,又有南方的开放。”牟林坦言,深圳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为科研提供了“加速度”。如今,他在深圳大学任教,带领团队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近海动力环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研究风、浪、流如何相互作用,进而解决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的难题。”
让搜救从“经验”走向“精准”
传统海上搜救面临的核心难题是漂移轨迹预测误差大。而牟林通过大规模海上实验和物理模拟,首次揭示了“风浪夹角”是影响遇险目标漂移偏向的关键机制。“在发现这个原理后,我们围绕此建立的模型将漂移预测精度提高了30%以上。”他指着实验室的观测设备说道,这意味着更多生命能被及时挽救。


2023年,这项成果助他摘得了“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我国海洋领域的最高荣誉,并成为该奖项最后一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近30年科研生涯的一次全面总结。”牟林感慨道,从踏上科研之路的那一刻起,他就怀揣着强烈的争胜之心,渴望在海洋科研领域有所建树。
在牟林看来,科研工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一定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我们所做的科研、研究以及技术,必须要有明确的‘出口’,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只有形成从原型技术到应用技术,再到实用技术,最终实现业务化应用的链条化研发模式,我们的科研工作才更具韧性与活力,也才真正具有意义。”牟林的话语掷地有声,展现出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在开放与效率中构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谈及选择深圳的原因,牟林用了三个关键词:开放、高效、务实。“他说,这里申请科研项目透明,办事‘不绕弯子’。”

2017年,深圳入选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支持,统筹支持实施了一批示范项目。2025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施行,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获重点支持。
细数深圳对海洋领域的重视和投入,牟林坦言,“科研项目申请机会多,政策落地高效,这是团队能快速发展的关键。”他认为,深圳的“体系化”策略,不是简单“砸钱”,而是构建公平的竞争生态。他提到,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因深圳的机遇快速成长,许多人毕业后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香饽饽”,这是城市与人才的双向成就。
面对未来,牟林目标明确,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技术的市场覆盖率,同时推动深圳大学海洋学科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是永无止境的课题。我希望团队的技术能服务更多海域,也期待深圳成为全球海洋科研的高地。”
与牟林的对话中,“务实”与“使命感”贯穿始终。从青岛少年到海洋领域的最高荣誉得主,他始终坚信,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而深圳这座“北方风格的南方城市”,正以它的开放与效率,为无数如牟林般的科学家提供着破浪前行的舞台。
编辑 崔冰倩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范锦桦 三审郑蔚珩
读特热榜
1水落石出,这些“石头”里究竟藏着什么?深圳湾文化广场11月23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2一游客在深圳大鹏登山失联,连夜搜索12小时后获救
330.98万元起!新款享界S9上市,鸿蒙智行MPV也要来了
4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开启“一车双能”时代,小鹏X9超级增程上市丨车界
5沙特对美豪掷1万亿美元投资,马斯克黄仁勋中东建巨型数据中心
6何同学就网约车事件道歉,称公司今年可能亏损一两百万
7读特客户端微纪录片喜提一等奖!广东文化润疆主题微视频评选结果公布
8一场盛会与一座城的相逢:十五运会的深圳“表白”
9来自深圳!13岁车手刘浩冉被评为2025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日”中国代表人物
10预计年底开通!深圳4条地铁新线路票价公布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东道主广东队获得第四名,担纲第一棒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知道“苏神”跑的是第几棒吗?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