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深圳华侨医院将迎来建院25周年。25年来,医院秉持“高品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办院宗旨,以“专科化、规模化”为发展方向,从一家单体医院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分支机构的医疗集团。该院近日发布了25周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分为医院发展历程、医疗服务创新、社会责任实践、为侨服务特色和未来发展规划五个部分,全方位呈现了深圳华侨医院作为社会办医典范的责任与担当。
25年来,深圳华侨医院从龙岗平湖的一家普通医院,发展成为集急救、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并开启了集团化运营的新篇章。医院建筑面积达5.2万㎡,开放床位510张,设有五家社区健康服务站和三个急救站点,成为深圳市社会办医疗机构中的佼佼者。
25年来,深圳华侨医院在医疗领域精耕细作,秉持“做中国最好的华侨医院”的愿景,认真擦亮为侨服务的品牌,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医院手外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成为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联盟华南地区副主委单位,肿瘤科为全国肿瘤热疗示范基地。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圳华侨医院始终不忘医者初心,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深圳首家以“华侨”命名的医院和侨商公益慈善企业,深圳华侨医院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己任,在扶贫救危、健康公益、助残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据统计,医院先后为灾区捐款累计达数百万元,为贫困人群减免医药费1200多万元。医院每月定期组织医疗队深入学校、社区、工厂和企业,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康复理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公益活动。医院专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停车位、爱心座椅、免费健康咨询等爱心措施,为残障人士就医提供便利。医院志愿者队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为来院患者提供咨询、自助机使用、引导等志愿服务,获得“优秀志愿者队伍”荣誉称号。
深圳华侨医院在白坭坑、辅城坳、良安田、上木古、平湖社区开办五家社康站,并在医院及辅城坳、白泥坑社康站设立了三个急救站点,主动承担社会公共卫生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居民就医,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作为深圳首家以“华侨”命名的医院,深圳华侨医院一直把“为侨服务”作为使命和特色品牌。25年来,医院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为侨服务体系,成为联结海内外侨胞的医疗桥梁和健康守护者。医院倡导成立深圳市首支“为侨服务志愿者队”,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为深圳光明区、河源紫金县等侨乡群众举行上百场大型义诊活动。医院连续多年组织医疗队赴马来西亚为当地侨胞义诊和进行中医文化交流,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海外。2014年至今,先后为13批香港、澳门归侨进行医疗健康服务,优质的服务得到国侨办领导和归侨们的高度肯定。
2024年,深圳华侨医院廖志仁董事长荣获全球杰出华人“杰出贡献奖”。
2024年,侨爱投资集团旗下的浙江侨爱医院开业;2025年,深圳侨爱中医院也即将正式运营,标志着医院集团化运营模式全面开启。
(医院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