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的《产业变革看广东 大科学装置筑牢南粤创新的“硬核底盘”》获悉,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形成独特的“科研蜂巢”现象。

根据报道,最近,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吴桢舵团队完成了一项用于折叠屏手机铰链的关键材料——先进非晶合金的研究。这项研究的顺利进行得益于这里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那个时候,每年我都要从香港飞去美国、日本做实验,把样品带到那边的实验室,去做现场的调试和前期的处理。如果样品没准备好的话,会非常耽误研究。现在东莞有散裂中子源,实验室就在隔壁,马上可以改进样品,提高实验的效率。”香港城市大学中子散射研究中心副教授吴桢舵表示。
吴桢舵表示,随着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松山湖,大湾区大学(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团队开始向这里集聚,形成了独特的“科研蜂巢”现象。
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国家实验室2家,同时带动了2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广东,吸引了158万研发人员汇聚大湾区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
在此之前,4月22日晚中国散裂中子源就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根据报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稳定运行超5000小时,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服役寿命检测等国家重大需求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核心支撑作用,也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生产工艺的改进。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东道主广东队获得第四名,担纲第一棒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知道“苏神”跑的是第几棒吗?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