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主题读书会在盐田区盐港小学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文/图
04-27 19: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可敬可亲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主题讲座在盐港小学举办。主讲嘉宾马庆,是深圳市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

讲座伊始,学生们集体吟诵了《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多首苏轼的诗词,用声音传递出苏轼诗词中的豪迈与豁达,为讲座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讲座中,马老师深入剖析了苏轼一生的跌宕起伏,他谈到,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并非偶然,首先,苏轼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导。他的母亲程氏是一位博学而仁慈的女性,她常常用古代圣贤的故事启发年幼的苏轼。苏轼的父亲苏洵则以严格的教育方式督促儿子学习,甚至要求他抄写《汉书》三遍,这种严格的训练为苏轼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其次,苏轼在仕途和人生中遇到了多位良师益友。马老师提到,欧阳修是苏轼的伯乐。在科举考试中,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赞赏有加,并成为他的导师,为他打开了进入文坛的大门。此外,苏轼在黄州时期与佛印禅师的交往,也让他在人生低谷中获得了精神慰藉和思想启迪。

马老师还结合苏轼的诗词创作,分析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他指出,苏轼的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他人生智慧的结晶。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讲座最后,马老师总结道,苏轼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和良师益友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他自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鼓励学生们从苏轼的人生中汲取智慧,培养坚韧的品格和豁达的心态,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讲座,他们不仅对苏轼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启发,决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编辑 刘彦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