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和美团的“外卖竞争”愈发激烈。4月21日,京东率先发难,指责竞对平台玩起“二选一”游戏。随后美团否认“二选一”指控,并内涵某平台配送延误问题主要是自身原因。紧接着,刘强东时隔多年再度亲自下场送起了外卖。在送完外卖后,刘强东更是开启“Boss直聘”,并放话“希望未来京东全职外卖员能达到百万级别”。双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4月22日,小红书、微博上多名网友反映京东外卖爆单,超时严重,随后“京东外卖崩了”词条迅速登上热搜。截至4月24日发稿,相关词条阅读量破亿。同天,据港股消息,京东股价、美团股价分别下跌5.29%,4.85%。
京东和美团竞争,争的只是外卖吗?“外卖江湖”如今局势如何?
京东高调杀入美团腹地,美团则以守为攻,针锋相对。硝烟背后,是双方对万亿即时零售市场展开的布局与争夺。这场商战,最早可以从2021年说起。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表面看是美团、京东对佣金、骑手、用户的抢夺。深层看,这场大战是双方战略突围的必然。美团外卖虽占据市场约六成份额,但增长天花板已现。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美团积极开拓全品类即时零售业务,加速“闪购”品牌独立,试图以万物到家的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本周的京东、美团“白热化”的竞争局势,也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4月22日,京东、美团股价都出现下跌。截至当日港股收盘,京东、美团分别大跌6.32%、4.62%,合计蒸发市值约665亿港元。4月23日,京东、美团港股股价均有所回升,但24日早盘,两家的股价又大幅下跌。
目前,两大巨头以即时零售为名,实则将矛头指向对方的战略腹地:美团试图以万物到家的闪购业务渗透京东的电商版图,京东则通过外卖业务直插美团的本地生活大本营。
作为外卖市场的绝对霸主,美团自然不会轻易让出阵地。数据显示,美团外卖目前占据国内外卖市场约64%的份额,日均订单量超过5000万单。美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庞大的骑手网络、成熟的配送算法以及与商家的深度绑定。根据美团2024年财报,其营收结构呈现“核心本地商业主导、新业务协同探索”的格局。
但另一方面,京东在应对美团闪购挑战时也具备多层壁垒。供应链上,与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拥有现代化仓储设施保障高效库存管理与供应及时性;物流配送方面,从 2007 年起构建的自有体系成熟,配送范围广,还借助前沿技术提升时效;商业生态维度,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商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稳固优势;社会效益:京东以“骑手社保全覆盖”“家庭双职工待遇”等举措塑造“人性化雇主”形象;这些共同构成京东抵御美团闪购挑战的坚实壁垒。
据京东黑板报报道,4月22日,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覆盖166个城市。距4月15日日单量突破500万单仅过去了一周。3月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当月24日日单量突破100万单。从外卖单量上看,京东和美团还远不是一个级别,但前者凭借着一轮轮舆论声势,成功地让自己具备了和后者分庭抗礼的可能。
这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实则是双方战略布局的深度博弈。目前这场巨头博弈一时半会儿,也许还难分伯仲,但注定改写目前即时零售“牌桌”上的“游戏规则”。
巨头们为何对即时配送市场如此执着?自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到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
另数据显示,如今的外卖市场,由美团和饿了么两家主导。据开源证券,从2014年到2023年,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30%升至 64.6%。其中,美团在2023年拥有745万骑手数。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从 2017 年到 2024 年,外卖市场规模稳定扩大,从 3013 亿元一路飙升到 16357 亿元。对于京东来说,外卖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随着外卖需求的持续爆发和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涌入,京东进入外卖市场仍有广阔空间。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为1.64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96万亿元,其中下沉市场将成为重要增量来源。艾媒咨询指出,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未来增长动力将更多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镇地区。
外卖行业潜力巨大,也吸引了无数平台入局——过去 10 多年,百度、滴滴、抖音、快手曾接连下场做外卖,但都未能撼动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场地位。
截至目前,2025年已注册外卖相关企业33.67万家,其中第一季度注册25.62万家,同比增长19.69%。如今看来,“外卖江湖”依然有诸多企业渴望分一杯羹。
短时间内,外卖行业的格局很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场战争没有输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卖市场的未来格局远未定型。当前竞争正在推动行业从“流量收割”向“生态服务”转型。从行业演进角度看,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价格补贴转向更深层次的体系化竞争。
据贝恩咨询预测,到2027年即时零售市场CR3(行业集中度)将达82%,但竞争内容将从订单量比拼转向履约质量、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较量。而成为最终赢家的,可能是骑手、商家与消费者,共同迎来一个可以“多选一”的外卖好时代。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奔流新闻、大象新闻、人民网、美团研究院、澎湃新闻、上观新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新闻周刊、第一财经、中国经营报、《即时电商发展报告(2024)》、《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研究报告》、《外卖行业发展报告》、企查查、新浪微博
编辑 谢小蕾 审读 伊诺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