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妇联打造妇女儿童特色服务阵地 让传统文化在龙华河碧道 “活” 起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通讯员 韩嘉欣
04-22 15: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 月 18 日,由龙华区妇联主办的“十二花神×二十四节气”共创计划在龙华河碧道启幕。活动以“花神踏谷雨,翠影漫龙华”为主题,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活化与全民共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打造妇女儿童特色服务阵地。

花神“上线”:传统文化推广的新生力量

为汇聚社会力量共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年初龙华区妇联面向社会广泛招募热爱传统文化的女性作为“花神”主理节气活动。目前,上半年的6位花神已招募就位,她们将利用自身资源和特长,在龙华河碧道开展系列惠民文化活动,服务妇女儿童家庭。

活动现场,6位花神讲述各自专长领域及服务的初心和计划,从一月梅花花神的读书会,到二月杏花花神非遗剪纸,从三月桃花花神的自然教育,到四月牡丹花神、五月芍药花神以古建筑、陶瓷陶笛等制艺润泽人心,再到六月石榴花神的节气主题涂鸦大赛,将为碧道注入生机与活力。

活动为花神颁发了聘书与信物,未来她们将依托碧道空间,开展融合汉服巡游、非遗手作、涂鸦大赛等多元形式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儿童霓裳设计赛亮点纷呈

为了让二十四节气在孩子的眼里“活”起来,区妇联发起了“龙华河碧道二十四节气霓裳设计赛”,共计收到全区小设计师们的 160 组作品。经专业评审,17组作品脱颖而出,评审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9名。活动为获奖孩子颁发了荣誉证书。

龙华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华服时尚社团斩获特等奖。他们的参赛作品是24套女装设计,每套作品都对应一个节气,融入了当季的花卉元素或者物候特征,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尚气息。该社团成员年龄从8岁到12岁不等,社团以传统服饰文化为根基,通过绘画、裁剪、缝制等手工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服饰之美。这些获奖作品后续将转化为文创产品,收益将注入龙华区妇儿帮扶与发展基金,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沉浸式体验:多维场景构筑体验矩阵

碧道现场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游客们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在 “花神巡游区”,钗鬟摇曳的花神们在碧道演绎节气短剧,与市民行古礼互动,以 “诗句接龙赠花笺”“时令习俗问答” 等趣味形式传播节气文化。市民踊跃参与节气问答闯关,答对即可收集花神卡,集满十二张便可兑换花卉种子盲盒。许多市民和花神合影打卡,感慨道:“原来传统文化还能这样玩!”

此外,区妇联与深圳图书馆联动呈现的二十四节气主题展也十分吸睛,通过春季物候、春之花语墙等装置,将二十四节气物候知识、谚语民俗、节气饮食等,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推动文化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碧道妇儿之家:惠民服务的持续探索

目前龙华区妇儿中心正在筹建当中,碧道妇儿之家作为区妇儿中心“无实体运营”的积极尝试,把中心未来将要提供的服务,在一楼 “童森林”0 - 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基地、二楼的 “她花园” 女性活动空间以“主题活动+实体场馆展示互动+特色场馆巡展”的方式提前落地,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反馈,不断优化妇儿中心未来服务项目,以此探索实体建设及惠民服务内容及模式。

龙华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出夏至萤火虫夜游、秋分非遗市集等季节限定活动,找准群众需求点、服务切入点,汇聚更广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碧道建设与共创,构建“可体验、可传播、可持续’”的文化传承模式,让大家在每个节气都能在碧道发现新的传统文化玩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通讯员 韩嘉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