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时代教育转型新途径,育才实验学校这场研讨会引发共鸣

读特新闻记者 郑艳艳
04-17 19:1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近日,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创新性教学实践探索”的交流研讨活动在育才实验学校举行。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变革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近日,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创新性教学实践探索”的交流研讨活动在育才实验学校举行。活动通过现场课观摩、专题汇报、全景式教研和主题报告等多个环节,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转型的新途径,引发参会人员的诸多共鸣。

技术赋能课堂呈现新样态

在现场课观摩环节中,育才实验学校高峻屹老师执教初一英语课,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学生突破思维边界,精准捕捉学习数据,让阅读教学既有温度又有科技锐度。许彦晴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认识图形》,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工具,以趣味化的方式引导低龄儿童认识图形,助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现场观摩课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共识

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姚晓岚指出,教育工作者需以AI技术重构课堂,通过数据赋能实现精准教学。老师的角色也应发生转变,成为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用追问启发思维,用对话启迪智慧。南山区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强调,教育数字化已纳入国家战略,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和新优势,AI将重塑教师角色,推动教育向个性化、创新化转型。

姚晓岚发言

石义琦发言

多场景构建AI赋能新范式

在全景式教研环节,育才实验学校数学组与英语组分别进行了基于现场课例的AI分析报告的自评与教研组互评。在专题报告环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育才实验学校书记兼校长龚振表示,学校通过AI赋能实现教学场景革命,比如编程教学引入智能助手,思政课堂应用数字人技术,推动差异化学习;自适应系统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游戏化评价构建素养画像。集团依托AI观察室促进课程跨界融合,建立信息学创新基地等开放平台,形成“科技向善、技术谦逊、人文滋养”的育人原则。“教育创新本质是技术服务于人性成长,让每个孩子在与AI互动中绽放独特价值。”龚振强调。

全景式教研环节

龚振作专题汇报

前沿理念指引发展方向

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龚启成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师培训、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研究员从专业研究视角权威解读了人工智能与循证课堂的融合路径。她强调,技术与人性的共生是教育变革的关键,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深度变革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这场教育盛会真是醍醐灌顶!AI课堂诊断,实现人机协同,助力教师成长的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与判断力。”许多参会者表示对研讨会提出的许多观点非常有共鸣,提升了自己对AI赋能教育的认知和运用。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郑艳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