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启用,探索湾区城市外事融合发展先行点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乔梁 文/图
04-10 18:18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10日,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在中山翠亨国际科创中心举办首场交流活动。活动以“外事赋能 助力发展”为主题,深中两市5家发起单位共同签署《深中(翠亨)涉外合作框架协议》,宣告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正式启用。活动聚焦企业出海核心议题,举办专题路演及国际形势分析讲座,搭建深中外事协同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深中共建 推动外事融合发展

深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顾挺表示,深圳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欢迎包括中山在内的湾区城市、世界各地城市一起发展。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不仅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物理跨越,更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探索跨区域涉外合作新模式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他表示,“天下外办是一家”,深中两地外事系统通过制度对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创新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地合作从交通互联迈向规则对接、要素流通、人文交融。他相信,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将成为两地外事资源的“超级接口”,企业双向开放的“战略支点”,湾区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深中智慧。

参与活动的嘉宾参观翠亨国际科创中心展区。

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罗绮冬指出,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是新区外事创新、融深发展的重要成果,必将为新区、中山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提供国际化环境和资源。她表示,新区将深化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元素,利用外事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和海外客商“请进来”。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湾区会客厅”,优化涉外服务设施,承接外事活动,对外讲好新区和湾区发展故事。深化改革创新,学习深圳成熟的国际商事服务经验,聚焦涉外服务探索开展一批改革试点,营造无差别营商环境。

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锋现场推介翠亨新区投资环境。他表示,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集团以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深度嵌入翠亨新区“4+X”产业体系,聚力打造“一城十园”产业平台,拥有超28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集聚中科中山药物研究院、中科富海等科创企业及科研平台。他表示,集团将深化国企担当,依托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平台,为深中两地企业提供法律、财税、海外布局等全链条服务,携手共享深中通道红利,共绘湾区发展蓝图。

外事赋能 支持企业出海图强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华南办事处主任郑子豪作《助力企业海外产业布局》推介,就中山企业开展海外产业布局提出加强出海培训、畅通国际信息、抱团海外出访、协调解决问题等建议,发布中海协2025年工作计划并邀请中山企业用好中海协平台资源开拓海外市场。

盈科全球总部合伙人、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事务中心顾问谭劲松律师分享《企业出海的法商融合之道》,分析了企业出海七大法律战略问题,介绍“走出去”大趋势下如何有效运用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更好地挖掘全球80亿人的市场。

知名政治学者郑永年教授团队成员之一、广东省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助理院长、经济学博士包宏作《地缘变局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专题讲座。他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次大的地缘周期及其经济影响,本轮地缘变局的经济诱因、进度与特征,以及从全球经济秩序到区域经济秩序的可能走向。

搭建平台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以来,深中两地外事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涉外领域跨市联动、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以一系列创新实践打造走向世界的“深中通道”。

两市外办达成建立合作共识后,中山外办加快向深圳学习的步伐,聚焦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出海,先后调研走访深圳南山、蛇口、龙华、前海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最终采用“5+N”共建模式,即中山市委外办、深圳市委外办、翠亨新区党工委、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翠亨集团等5家为发起单位,北京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N家涉外机构为共建单位,选址在翠亨国际科创中心,搭建“深中(翠亨)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平台。

该平台着力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企业、机构,提供国际资源对接、涉外法律事务、各国语言翻译、APEC卡申办、海外领事保护等对外交流合作相关咨询或支持。携手深圳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外事融合发展的先行点、深圳国际资源辐射引领珠江西岸城市的支撑点、深中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的服务点,更好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乔梁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