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全龄幸福圈” 罗湖区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曾华 侯恒冰 梁裕欣 文/图
04-03 14:37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创享东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服务提质增效

4月2日,罗湖区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举办开业仪式并正式投入运营,深业幸福食堂同步揭牌。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晓街道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空间集约、服务集成、资源联动”为思路,在辖区设立长者服务中心,为破解高密度城区“一老一小”服务难题提交了东晓答卷。

空间高效利用,服务多元集成

“楼下是食堂,楼上是托育室、活动室、理疗室等功能空间,环境宽敞舒适。”开业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长者服务中心的服务和设施。

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通过“空间折叠”设计,在1559平方米复合空间内融合长者照护、托育、健康管理等六大功能。在空间利用率上,白天,中心为有需要的社区家庭提供“老幼日托”服务,到了晚间则切换为居民课堂,通过场景智能切换,空间利用率提升40%,解决了空间难题。在空间设计上,中心内适老化与适儿化设施并存,老年人的书画教室与幼儿的托育室相邻,有助于促进代际交流。

此外,中心依托“深业健康汇”小程序,为居民提供家政、理疗、餐饮等8类服务,在中心试运营期间,已有87%的用户使用过小程序功能,切实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幸福食堂暖民心,智慧服务惠民生

"我在东晓街道很幸福!"开业当天,居民们举着红色标语牌,在幸福食堂门口笑着合影。这家由深圳幸福健康集团运营的社区食堂,刚开门就吸引了近百位居民排队体验。

作为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的重要配套,幸福食堂以“营养、智能、共享”为特色,为辖区长者及居民提供优质餐饮服务。食堂为居民们科学定制营养膳食,提供口味多样、荤素搭配的各类餐食;支持刷脸支付,方便长者享受政府补贴;设立“邻里餐桌”,鼓励家庭共餐,有助于拉近家庭成员及邻里关系。食堂还定期开展美食课堂等活动,打造社区情感交流平台。

政企协同发力,构建服务新格局

东晓街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机制优势,横向联动社康医院、文体中心等资源,服务半径从“15分钟生活圈”升级为“5分钟情感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服务;纵向接入云端医疗资源,实现家庭医生远程问诊,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中心整合银龄志愿者力量,通过智慧平台提供家政服务,服务覆盖范围扩大2.3倍,有效提升社区互助效能。

据悉,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营,是街道落实深圳市“民生七优”目标的重要举措。项目运行后,辖区家庭照护时间成本预计降低35%,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压力,为超大城市高密度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东晓经验”。下一步,东晓街道将以长者服务中心为起点,进一步完善四级服务网络,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服务提质增效,让“朝夕美好”成为东晓居民的幸福底色。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曾华 侯恒冰 梁裕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