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东晓街道打造“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陈翠霞 梁裕欣 文/图
03-11 21: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构建“老少共融”幸福家园,完善养老育幼服务体系

“社区有了专业的托育服务,可算是解决了我们的心头大事!”家住罗湖区东晓街道的一位职工妈妈这样感慨道。3月起,东晓街道的4处社区托育服务点陆续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晓街道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加强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朝夕”两代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养老爱老,为“夕阳”添温暖

“楼上是活动室,楼下就是社区食堂,我们跳完舞就下楼吃饭,方便又健康。”在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一位结束跳舞的居民阿姨正兴致勃勃地到社区食堂用餐。

据了解,东晓街道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推动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在辖区内建成1家长者服务中心、1家悠享家健康护老中心、3家长者服务站及21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已构建起了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全面覆盖且便捷高效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其中,东晓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打造出文娱活动、居家养老、中医理疗、社区食堂和托育服务“五位一体”服务矩阵,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社区活动室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爱好开设琴棋书画课程,并配备乒乓球桌等文娱设施;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社区居家养老团队提供上门照料服务,把关心关爱送到家;中医理疗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推拿、艾灸等中医理疗服务,并定期开展健康义诊;社区食堂每日供应一日三餐营养餐食,托育点则解决了社区居民苦恼的隔代育儿难题。此外,长者服务中心从细节出发,在食堂设置了轮椅位、药品阴凉柜、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施,以确保长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育幼护幼,为“朝阳”铺未来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婴幼儿照护是一个“痛点”。东晓街道聚焦社区居民的托幼育儿需求,创新采用“党群阵地+”模式,利用独树、松泉、东晓等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及长者服务中心的公共空间,打造4处社区托育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今年3月起,这些托育点陆续开放,为18-36月龄婴幼儿家庭提供半日托、临时托及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社区托育点就像及时雨,既解决育儿时的突发情况,又教会我们科学育儿知识。”社区家长表示,家门口的托育服务让双职工家庭倍感安心。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晓街道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网络,同步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通过建立“长者照护+幼儿托育”的复合型服务空间,探索“老幼共托”“代际融合”等创新模式,为罗湖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新样本。

未来,东晓街道将继续构建“老少共融”幸福家园,完善养老育幼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与“幼有善育”同频共振,绘就民生服务的幸福蓝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陈翠霞 梁裕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