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校生埋下创业种子!深圳理工大学举办科研成果发布会活动

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04-03 10:45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科创企业CEO当产业导师,本科生沉浸式体验产业转化,大学教授站上项目路演舞台……

科创企业CEO当产业导师,本科生沉浸式体验产业转化,大学教授站上项目路演舞台……4月2日,这样别开生面的场景在深圳理工大学首期SUAT Tech-Talk科研成果发布会上演,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以及深圳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围绕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共同展开“产学研”探讨。

活动现场。

“SUAT Tech-Talk科研成果发布会是深圳理工为了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学校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分轨培养’生态体系举办的一个系列活动。”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介绍,发布会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催生跨行业、跨地区的创新理念。

活动特别邀请了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EO常琳,向学生们分享企业创业故事。作为脱胎于高校机器人俱乐部的创新团队,乐聚历经近10年时间,从初创企业成长为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旗下的明星产品“夸父”人形机器人已迭代至第4代,近日还与华为、中国移动联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5G-A人形机器人”,并且已向汽车企业交付了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工厂的需求非常迫切,今年乐聚机器人交付的订单预计达到1000台,而明年的目标将是1万台,2026年人形机器人将迎来新能源汽车时刻。”对于近日的人形机器人“泡沫论”,常琳在现场回应称,推进产业化将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竞争的“主战场”。活动现场,常琳被聘为深圳理工的产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乐聚也将开放企业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参观等实践机会。

常琳被聘为深圳理工的产业导师。

“今天的活动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创业者的强大气场,平时课堂上的内容更着重于理论学习,而创业者的分享,让我了解到理论落地到产品的过程,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更多思考。”深圳理工本科生黄绍恒说道。

对计算机专业非常感兴趣的本科生任可滢也收获良多,她表示:“从事科学研究,了解前沿趋势非常重要。今天业内人士的分析解读、技术分享、产业化过程等内容是从网络上了解不到的,特别是一些尚未成熟,但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本次活动是“产教融合”理念的实践应用。“‘创业轨’是深圳理工‘分轨培养’体系之一,今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家、创业者面对面的机会,了解新兴企业如何走入市场,也会为感兴趣的学生埋下创业的种子。”

活动现场,“夸父”机器人还与嘉宾一起为深圳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揭牌,该中心将重点围绕“生物信息+AI”进行科研产业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资源保障,孵化及转化一批“人工智能+”交叉集成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深圳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揭牌。

活动最后,深圳理工还发布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六项创新成果,涵盖大模型、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王松教授,介绍了空地移动相机视频分析与监控项目。他表示,“以前做学术研究是在实验室里,目标就是发表一篇论文。而通过科研成果发布会的形式,我认识了很多产业界、投资界的专家,他们会从应用场景的角度给我们更多启发,共同推进成果转化。”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