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如何让瘫痪肢体动起来?减肥易反弹和基因有什么关联?如何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男生追女生的方法?这些新颖有趣的科学问题,源于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会议。12月11日,深圳理工大学举办首届曙光科学节,分别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等主题开展学术会议,而会议的组织者和报告的演讲者都是入学仅3个月的大一本科新生。
深圳理工大学举办首届曙光科学节。
“第一次听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做科学报告,他们的知识面非常广,报告选择的题目都很新颖,表达能力也很强,我感到非常欣喜。”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创院荣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听完报告后这样评价道。他表示,学术报告是提升学生自信心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
本科新生们都有哪些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年仅16岁的李之城在全英文的报告中,介绍了医学顶刊《柳叶刀》首次刊登的一项中药多中心临床研究;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的“轮椅男孩”洪宇聪分享了一项前沿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诱发触觉感知能够显著提升截瘫患者控制假肢手臂的能力;关标著分析了减肥反弹现象背后,脂肪组织中仍然保留的“肥胖记忆”。
李之城同学做全英文学术报告。
傅仕豪介绍了一项波士顿科学家的研究,科研人员从百岁老人的血液中创造了诱导多能干细胞,通过研究与衰老相关的遗传因素,揭示了“活到100岁的秘密”;梁天逸则在一项“关于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同性竞争及家长影响因素,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科学定量地研究男生追女生的方法。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演讲者之一,丘林沨向读特新闻谈了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这是第一次有机会参与这种正式的学术报告,完全从零开始探索,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而作为组织者也锻炼了协调统筹能力。”
丘林沨同学接受读特新闻采访。
同样作为活动组织核心成员的刘家宝表示,“从概念到落地,科学节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由学生主导。在演讲过程中,如何从高深的学术论文中提炼出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内容,再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这是最大的挑战所在。”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表示,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的科教融合模式,能够尽早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大学第一年在6个不同领域的实验室轮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科学节这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他们选择的报告题目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这符合当下科研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深圳理工人才培养的目标。”
曙光书院执行院长梁青宁表示,组织曙光科学节有四个目的:“第一,希望深圳理工的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培养;第二,无论我们的学生未来成长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都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因此希望每位本科生都能有机会站在台上娓娓道来;第三则是在书院中创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最后,希望通过这类活动加强学生跟院士大咖的交流,感受前辈科学家们的学者风范。”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