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购买的电话手表型号店铺里有明确标注,收到的实物型号却不同,购买前咨询了手表的材质是金属的,收到的实物外壳却是塑料的。”3月初,市民赵先生致电深圳特区报热线反映,在多次与商家客服沟通后,没有得到满意回应。消费者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下单前反复确认产品细节,收货后发现货不对板
赵先生讲,他是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名为“倍思亲博数通专卖店”下单的儿童电话手表,购买页面显示型号为GS10,单价130元。但等他收到货,拆开包装发现电话手表的屏幕外壳不是金属,而是塑料的,于是他就对型号,结果发现型号也不对,“虽然包装盒子上的型号跟下单页面的型号一致,但打开电话手表显示型号却是Z6P”。
赵先生下单页面的产品型号介绍
收到货后的外包装
赵先生第一时间联系店铺客服,客服答复虽然型号不同,但功能是一样;问起外壳货不对板的情况,客服回应是此前接待的人答错了,“店铺里都是塑料的,没有金属的”。当赵先生再次申诉他是看到店铺里展示的是金属外壳,又是咨询了店员后才下的单,客服发来链接说另一款产品外壳是金属的,而且说赵先生收到的是新款,只是版本号不同,型号没有不同。
收到的电话手表显示的型号与包装盒、页面介绍不符
虽然客服表示想与赵先生协商退货退款,但赵先生觉得客服回复前后矛盾,于是向电商平台投诉。平台售后客服回应,该商家的商品与实物不符,但不能以此定性是假冒伪劣产品。
出品方客服回应:该店铺为其官方店,售出的货品也属其产品
根据赵先生提供的订单链接和相关购物证据,记者仔细察看对比发现,该订单页面显示的产品型号确与赵先生收到的货物型号不一致。记者找到倍思亲出品方微信服务号,就上述情况询问客服,客服表示,该店铺是其官方专卖店,如果买到货不对板的情况可以换货,“可能是商家发错货了”。随后,赵先生又与倍思亲出品方客服沟通确认,他购买的货品确为其产品。
赵先生称,此前向电商平台投诉后,平台及时回应并补偿了他50元的购物券,但对倍思亲出品方退换货的回应不认可。他认为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是商家严重过错,不能一换了之,而应给予相应赔偿。
遭遇类似货不对板的情形如何维权索赔?
因为不满出品方的回应和解释,赵先生选择保留货品和相关证据凭证,向12315平台继续申诉,主张商家赔偿。
类似赵先生所遭遇的货不对板的情形,不少消费者也曾遇到。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索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退赔事宜,要求商家承担相关责任;若协商不成,可以向网购平台申请维权,由网购平台介入处理;若仍协调不成,还可以向12315投诉或司法起诉。
对于赔偿金额,第55条也有明确规定,如果商家故意提供与宣传不符的商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即退还商品价款并额外赔偿三倍金额。不过应注意的是,退一赔三是惩罚性赔偿,若商家因疏忽(如发错货)或客观条件限制(如物流损坏)导致货不对板,无主观欺诈故意,则属于合同违约,消费者只能主张退货退款,无权要求三倍赔偿。
(照片由赵先生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