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政协罗湖区六届五次会议召开。开幕大会上,六届罗湖区政协常委魏淼以“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体系”作上台发言。
魏淼表示,韧性安全是衡量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的基本维度和重要指标。近年来,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很多城市内涝超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成为威胁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运行秩序的重大挑战。在应对偶发性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上,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尚未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的创新投融资模式及治理模式。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用韧性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包括结合城市更新进行竖向规划调整,合理设定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等竖向条件,减少人为积水点,持续推进笔架山河、布吉河等流域的暗渠复明工程,联通碧道网络,恢复河道生态,提升行洪能力及水体调蓄能力。
二、推进“平急两用”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在现状排水泵站周边结合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河道、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统筹布局雨水调蓄池,在城区土地开发高密度地区避开拥挤的浅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深埋排水隧道,提升行洪治涝能力。
三、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智能化建设。加强智能化设备设施布局,编制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规划,推进排水系统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提升智慧水务系统能力,健全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纳入“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数据,将智慧水务系统融入智慧城市整体框架,集成智能分析和仿真可视化模型,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模拟仿真平台,提升快速处置联动水平和实战能力。
四、加强应急管理与多元协同治理。推进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的设施布局优化和应急响应预案组织工作,强化多元资金保障,用好相关国家政策发行专项债券,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等。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