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
中央气象台5预警连发
暴雪黄色预警
寒潮黄色预警
大雾黄色预警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大风蓝色预警
预计2日8时至3日8时,内蒙古、宁夏、陕西、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4-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
预计2日8时至4日20时,我国中东部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10℃,其中,华北南部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区降温12-16℃,部分地区降温18℃以上;4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汉至沿淮一带。
预计2日8时至3日8时,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河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预计2日8时至3日8时,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和西部、江汉以及云南东部、西藏中北部、青海南部、新疆南部等地有4-6级风,阵风7-8级。
2日白天至夜间,长江口及杭州湾附近海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浙江沿岸海域、上海港、宁波港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浓雾。
从降温进程来看,3月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温明显。3日,江淮、江南一带成为降温核心区。4日,主要降温区域推进到江西、福建、浙江等地。5日,华南到西南地区东部气温仍有小幅下降。
在此次寒潮影响过程中,降温最猛的是江淮、江南等地,由于前期经历大回暖,降温也最为显著,不少地方单日降温幅度可达20℃左右。例如南京3月2日最高气温可达28℃,3月3日骤降至8℃,从罕见偏暖到显著偏冷,充分体验春如四季。
2日至3日,随着寒潮大举南下和暖湿气流激烈交汇,中东部降水进入过程最强时段,伴随着降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江汉、江淮等地将陆续出现雨转雪过程,其中,山东降水相态复杂。4日,江南、华南等地仍有大范围降雨。
3日,内蒙古西部、新疆伊犁河谷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东南部、甘肃河西、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西部和南部、黄淮大部、安徽北部、江汉东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陕西南部、山东中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
除了大范围雨雪,寒潮还会给中东部制造剧烈降温。2日至4日,中东部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至10℃。其中,华北南部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区降温12至16℃,部分地区降温18℃以上;4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汉至沿淮一带。
由于各地前期大幅升温,这次过程最高气温下降尤为明显,大部地区累计降幅普遍在10℃以上。其中,华北降温幅度多在15℃上下,黄淮在15至20℃,江淮、江南部分地区可达20℃以上。
寒潮未抵达前,2日杭州最高气温将达30℃,将是今年首次冲上30℃,可能打破当地最早30℃的纪录,3日就将骤降至10℃;合肥2日最高气温可达24℃,3日就会暴跌至3℃,冷暖反差巨大。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等。因此“春捂”至关重要。“春捂”到底该“捂”哪儿?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急着减衣。
如果觉得“捂”后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风着凉。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做好这3处的保暖↓↓↓
颈项部: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膝足部: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因此膝足部的保暖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上身可以穿得薄一点,但秋裤先别着急脱。
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物,如豆豉、韭菜、葱、香菜等。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除了饮食,泡脚也可以帮助补阳气、调和阴阳。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有助于扩张脚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得到放松,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盲目“捂”不可取,何时可以不再“捂”呢?专家介绍,“春捂”可以遵循“815”原则。
当昼夜温差大于8℃以上时,说明气温不稳定,需要“捂”;
当气温连续保持在15℃以上,且维持了一两周时,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这些“春捂”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转给家人们看看吧!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