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化、数字化交通,编制养老服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新就业群体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市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关注社会民生建设,为持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代言”。
发展智能化数字化交通提升出行效率
深圳人口密集,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展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校长张艺建议,大力发展智能化、数字化交通,全面提升深圳交通出行效率。推广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采用车路协同技术,使车辆与信号灯进行实时互联,大力提升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深化交通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建立完善交通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预测,提前制定交通疏导方案。同时,推广智能化交通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实时交通路况、事故预警、施工占道等信息,动态化引导市民选择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
推进跨区公园绿道互联互通
市政协委员蔡铁、唐向群注意到,在“山海连城”计划推进过程中,跨区公园绿道还存在断点。建议加快统筹推进跨区公园绿道互联互通、支持重点片区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推进银湖山郊野公园和坂田南骑行道、南坑郊野径等绿道景观提升并互连互通,服务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连通三棵松环湖公园和松子坑森林公园绿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企业研发总部基地;高标准建设银湖山-樟坑径-甘坑-平湖生态廊道系统及樟坑径山廊,实现与相关廊道系统及鲲鹏经互连互通;加快跨罗湖、龙岗两区的布心山森林消防通道建设,在确保森林消防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两区居民需求。
打造银发产业市级产业园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需求,也能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一诺财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沪明关注银发产业,建议制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配套出台产业地图和招商目录,为银发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引。同时,重点打造1到2个市级产业园,通过综合赋能,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型材料、智能控制、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与银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市人大代表、光明区光明街道光明社区党委书记林海东则建议,依托养老机构、院校、企业等载体打造全市培训平台,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将养老护理员等岗位纳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范围。
开发“骑手学院”“三新学堂”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市政协委员,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钟志红关注到了新就业群体的工学矛盾、提升渠道有限等问题,建议创新培养模式,支持开放大学探索建立以课程为基础的学分互认机制,探索开展“学历+技能”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建强在线学习平台,开发“骑手学院”“三新学堂”等学习空间,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为新就业群体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
市政协委员梁燕明、朱小萍、潘争艳等多位委员也注意到,新就业形态在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者技能单一的问题。他们建议,可依托美团、滴滴、货拉拉等平台,开设专门栏目,推送招聘信息、培训信息,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能辅导,帮助劳动者拓宽就业选择面。同时,依托技工院校,开设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培训班,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支持。
编辑 温静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