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会组织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市政协委员用一组数据解读 | 委员声音

读特新闻记者 高灵灵 文/视频
02-26 18:5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她建议,深圳要加快将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纳入深圳市人才工作体系

2月26日,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幸福西饼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徐晓萌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表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圳正在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应该让社会组织人才也“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视频编辑 王晓林)

在委员通道中,徐晓萌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深圳市社会组织登记总数为10498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178130人,35岁及以下的人员占比为54.75%,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占比为51.86%,年人均工资为134131.8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同时薪资待遇水平又与高素质的人员情况不相匹配。”徐晓萌表示,结合相关调研,她发现,深圳的社会组织人才仍存在薪资待遇不够优厚、职业发展路径不够顺畅、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对此,她建议,深圳要加快将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纳入深圳市人才工作体系。包括开展人才专业化培育、职业化发展、多元化激励工作,加快建立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加快建立社会组织人才认定标准和人才评价体系,并在人才落户、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同时,依托深圳慈善公益行业组织,打造人才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人才交流平台、人才研究中心,为人才提供各种服务、解决各类问题,不断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徐晓萌认为,针对社会组织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应深入挖掘社会组织人才的典型事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社会组织人才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营造“尊重人才、认同人才、珍惜人才”的良好氛围。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高灵灵 文/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