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强创新成果司法保护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02-26 11: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月26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菊花向大会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根据报告,过去一年全市法院未结案件创近十年新低,“解决商业纠纷”指标保持全省第一。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94406件,其中诉前化解纠纷140557 件,立案审判执行案件553849件,办结507969件;法官人均结案495件,同比增加74件,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6件;未结案件在上年下降26.2%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9.1%,为近十年最低。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解决商业纠纷”指标保持全省第一,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创新小微企业办理破产审理模式、建立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等3项经验举措被全省推广。

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法院坚持和完善保全必要性审查和影响评估机制、保全异议快速处理机制,优化保全措施512件,准许保全财产置换145件,释放涉查封财产价值311.9亿元。开展为期4个月的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3.2亿元。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推广执前和解、执行宽限期等措施,为履行债务的企业及时修复信用2.7万次,助力企业重返行业“赛 道”。

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全市法院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8499件,对178 件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予以惩处。加强生物医药、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创新成果司法保护,加大侵权惩罚性赔偿力度,判赔金额达1.9亿元。

推动人工智能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建成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率先启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实现了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上线半年来,系统完成了321万次的法官指令任务,在各办案决策环节主动推送类似案例和相关知识536.8万条,阅卷、庭审、文书撰写等审判工作关键环节得到有力辅助,案件审理的规范性、裁判尺度的均衡性、释法说理的透彻性均得到提升。

编辑 李斌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