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是一场“接力赛”!孙莉莉建言深圳打造国际生物多样性示范城市|委员声音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02-26 08:41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今年,孙莉莉将目光投向新的目标,通过大湾区系统性协同,将深圳打造成国际生物多样性示范城市。

目前,深圳正处于“两会时间”。在2月24日开幕的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深耕环境保护领域十余年的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发起人副理事长孙莉莉,提交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提案。

此前,她曾多次在深圳市政协会议上提出针对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和发展的相关建议。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签署仪式在深圳举行,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今年,孙莉莉将目光投向新目标,通过大湾区系统性协同,将深圳打造成国际生物多样性示范城市。

剪辑:李旻桦

作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所在地,深圳的生态治理成绩单令人瞩目。“但是,生态治理不是‘终点赛’而是‘接力赛’。”孙莉莉表示:“水清只是基础,鱼翔浅底、鸟掠芳洲的生生不息,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公开数据显示,深圳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798.95万人,同比增加19.94万人。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同比增长5.8%。“人口与GDP都在增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始终是难题。”孙莉莉说,让深圳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我们永远在路上。

在今年提交的《关于加速推进深圳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打造国际生物多样性示范城市》的提案中,孙莉莉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区域生态合作,引领深圳都市圈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与邻近城市建立深度生态保护合作,针对共同生态系统制定统一保护规划和标准,实现跨境协同保护。同时,联合监测重点物种,共享数据,保护迁徙物种,开展联合行动与宣教。

二是提升公众参与度。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建立公众参与平台。此外,举办生态文化活动,弘扬生态文化,营造关心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氛围。

三是推进城市空间生物多样性实践,打造“深圳案例”。依托深圳独特生态基础,推动各类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炼典型案例,打造国际生态都市品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研讨会等方式推动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分享深圳案例,分享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

海报设计:丘咏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