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自2019年1月31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安排,全力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着力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聚焦“服务、治本、韧性、赋能、夯基、高效”6个方面精准发力,奋力推进深圳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统筹组织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十大行动”,探索创新工作模式,从方案体系化、运行机制化、任务清单化3个维度科学推进,综合运用“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智慧防”措施,建立全市安全风险“一张图”和“一本账”。强化重大安全风险源头管控,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一件事”全链条、全覆盖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体系,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助力深圳市围绕灾害事故“防、管、控、应”全链条探索构建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新模式,推动整合设立与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制等重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明显提升
印发《深圳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安全韧性制度、空间、设施、政府、社会等方面实施32项重点举措,针对性制定落实74项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完成河道清淤、积水内涝点整治等任务,深圳市5071处地下空间100%安装防汛挡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制定《深圳市灾害信息员管理办法》,推动加强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升灾害信息管理和灾害救助工作水平。高效应对20年来最长的一次前汛期降雨集中期,累计应对39场暴雨和10个台风,启动应急响应60次,2024年,全市未出现因灾人员伤亡和重大灾险情。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2024年森林火灾“零发生”。
“监管+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打好治理提升、指导帮扶、精准执法“组合拳”,深入开展工贸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等专项整治,创新推动“综合查一次”,2024年排查整治隐患12.5万余项。印发《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关于稳妥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储存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升级优化利用的通知》,有序推动危化品企业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升级优化利用。深入开展“万名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系列活动,累计服务企业3100余家次,排查事故隐患1.2万余项。提前介入做好油气库和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指导服务半导体企业重大项目及其配套危化品项目建设,危化品领域保持“零事故”,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工贸、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推进智慧应急“一库四平台”信息化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智慧应急“一库四平台”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圳应急”APP,推动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管执法、监测预警等基础数据精准“滴灌”至基层一线,赋能街道社区,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数智化。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及设备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探索,“AI+应急指挥和巡查应用”“应急智能化无人救援创新场景”2个场景被纳入深圳市“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108台应急无人机投入使用,应急无人机“七飞”应用机制被应急管理部纳入“智慧应急”专题培训课程。作为应急管理部首批试点单位,全力推动“久安大模型”在全市应急管理部门落地应用。
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
推动完成11个区级总体应急预案、59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印发,组织开展地下空间防汛、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救灾等综合性应急演练,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万余场次,参演人数超330万人次,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稳妥高效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跨区域支援总计超1000人次,得到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及属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推动安全应急防线向基层延伸
加快推进安全应急防线向社区一线延伸,深圳市677个社区全部建成市级综合减灾社区,175个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印发《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提升社区安全韧性能力行动方案》,高质量完成21个社区安全韧性能力提升工作。在工业园区、在建工地、社区、街道等创新建成1828个应急管理服务站,完成76个街道中心站的能力提升,实现队伍前置、装备前置、救援前置、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等工作目标,打造“5分钟应急管理服务圈”“5分钟应急处置圈”,实现“最小”应急单元、“最大”平安守护。

多渠道开展安全应急宣传教育
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宣传矩阵化建设,创新建设城市应急管理博物馆,评选出51个安全教育星级基地,建成3631个安全宣教科普空间,打造贴近市民群众的“5分钟应急科普圈”。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灭火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应急知识,持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探索专业安全志愿服务参与基层应急治理新路径,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培训超10万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基本建成覆盖住宅小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公共场馆等重点场所的“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响应、第一救援。
健全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小切口”破解城市安全课题。聚焦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规范处置工作流程和措施、强化应急处置保障等,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条例》,该条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筹建深圳市应急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应急管理标准引导支撑作用,2021年以来,牵头立项地方标准26项,已正式发布实施《电镀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规范》等地方标准14项,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11项,基本建成较为健全的应急管理标准工作体系。《生产经营单位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成为全国首部涉及锂离子电池存储及使用的地方标准。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
加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干部、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者、社会应急救援人员等开展实战大练兵,创新编制“1本教育训练总纲+4本专业教材+1本考核评定标准”,线上线下累计组织安全执法、危化品监管、“三防”等专题业务培训2万余人次,线下“比武”12批次,参与人员1000余人次,评选业务标兵82名,基本实现全系统覆盖、全周期培养、全场景融合,全方位提升应急管理队伍专业能力和水平。

服务赋能强化专业人才基础
重服务、强监管、促规范,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行动,对106家安全生产培训机构100%开展基本条件现场复核。按照“1期1方案”组织开展17期安全生产资格考试,完成考核18.3万人次,颁发证书9.5万张。首次完成正高级安全应急职称评审,并首次组建50人安全应急讲师团,开展50场专家帮扶送课下基层活动。构建高水平专家库,征集邀请国内应急管理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等399人,组成新一届深圳市应急管理专家库,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图片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叶志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于2025年11月9日举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会徽以“繁荣、包容”为立意,撷取礼花绽放瞬间,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图案,通过提取花朵外形和色彩,环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背靠祖国、绽放世界。 十五运会会徽图案由代表粤港澳三地的花瓣交叠旋转而成。

【意外惊喜】2025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今日气象部门正式官宣:深圳己经在10月21日正式入秋,比往年提前了整整18天,创下1998年以来最早入秋纪录。当凉风提前拂过梧桐山,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的节奏,从来不由惯例定义。就像这个不期而至的秋天,人生的转折也常常不期而遇。不必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此刻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那些你默默耕耘的日子,终会像提前抵达的秋凉,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季节从不辜负积蓄的力量,生活也会犒赏认真前行的人。人生不要停留在舒适区,只有不断升级自我,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