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哥,好久不见了,听说你晒得越来越黑了!”9月18日,光明区凤凰街道营商环境办(企业服务)的同事小陈用电话问候该街道派驻汕尾市捷胜镇军船头村驻村干部何燚斌,何燚斌开心地说“我已经习惯了,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2016年8月,凤凰街道刚成立不久,何燚斌就受组织的委派,来到省定贫困村军船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军船头时,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7户143人,农作物种植业是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集体经济薄弱。
面对军船头村一系列的民生痛点,何燚斌四年如一日,坚持把驻村作为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吃住在村里,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用恒心、热心和耐心,为军船头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演奏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之歌。
何燚斌(左)向困难群众送被褥物品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打通干群之间“最后一公里”。何燚斌和村干部在多次调研走访后认为,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才能带动全体村民形成乡村振兴的最大向心力。此后,何燚斌和村党支部在汕尾市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升级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废弃20多年的旧牛棚“变废为宝”,打造成为全市示范点的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村级阵地建设,有效推进各个项目落地,打通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何燚斌(右1)走访村民家庭
依靠政策拉动产业发展,发展集体经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注重“造血”,催生内在动力,拔掉穷根,才能避免“输血”脱贫后又返贫的恶性循环。这是何燚斌在对口扶贫工作中的又一深刻体会。
在产业帮扶方面,他结合村总体规划,将“乡村旅游”作为军船头村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光明区和凤凰街道大力帮扶和指导下,荷花莲藕生态园农业观光项目、荷塘酒店和农贸市场等三大扶贫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将大大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何燚斌和村干部在调研时发现,可以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葛薯种植,并形成属于本村的特有品牌。积极谋划“一村一品”,深入挖掘生态资源。帮助指导军船头村成立了新致富专业合作社,引导11户16人的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葛薯种植当中,帮助贫困户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并依托合作社带动葛薯销售,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兜牢脱贫基本保障,防止因疫情返贫致贫。2020年年初,疫情来势汹汹。“在这特殊关头,我必须冲在最前面,更不能掉以轻心。”忙碌了一整年,本以为能清闲几天的何燚斌,这个假期因疫情防控忙得脚不沾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第一时间奔赴驻村工作点,主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帮助村民共同抗击疫情。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聊视频等方式与结对帮扶贫困户联系,确保村民“两不愁三保障”,疫情期间无一户贫困户因受疫情影响返贫致贫。“扶贫路上不缺位,防疫战中不掉队”,就是何燚斌和他战友们的真实写照。
何燚斌(右2)在党员先锋岗值班值守做好军船头村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军船头村成功退出省“贫困村”,2019年度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获“好”等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18600多元,其中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600多元增加到16300多元,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村里能有这么大的改变,离不开何书记付出的智慧和心血。” 军船头村党支部书记黄智群由衷地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何燚斌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赢得了村里群众的一致好评。
当问及参与扶贫工作的初衷,何燚斌说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光荣;谈及收获,他的第一个词是成长。“扶贫工作很辛苦,但是结果是甜的。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吃苦耐劳的能力,繁重的任务锤炼了务实担当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何燚斌表示。他还打趣的说,在军船头村工作了四年,人晒得越来越黑,但看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新景象,再苦再累也值得。
编辑 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