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单:在传统节日阅读传统之美不亦乐乎丨人文天地·新阅读

02-02 09:5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

程蔷 董乃斌 著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1月版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承前启后的鼎盛时期,总是引人无限遐想。本书将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运用诗文、史籍、笔记、小说等材料,从唐代的岁时节日、都市生活、各类妇女习俗、文人风貌、民间文学与技艺等方面详细分析唐代民俗。书中多角度再现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与唐朝的时代氛围,挖掘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展现了唐人多样的人生姿态。这部著作不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风情的长卷,也是一部探讨民族心理、情感与文化的力作。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洪越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版

本书收入作者14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彼时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风流才子”“有情人”更是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个案研究去理解情感书写与士人追求政治成功、积累文化资本、塑造自我形象之间的关联,以及这种边缘写作与社会秩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踪迹:古典章回小说的现代承继》

张蕾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章回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成就,其独特的形态体现出中国小说的最大特点。晚清以来的现代通俗小说继承了章回小说的传统,在故事、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可以清晰看出两者之间的血脉关联。本书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花月痕》《儿女英雄传》这8部著名的古典章回小说的现代接受为基础,着重探讨这些古典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之间如何对接转化,在传统与现代、承继与变革、影响与焦虑等方面做出细察与剖析。

●《中国古典戏曲名作十讲》

宁宗一 著

北京出版社

2024年10月版

本书作者宁宗一为南开大学著名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者,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研究独树一帜。作者在南开大学长期教授中国古典小说课程和中国文学史课程,他根据授课经验,从中国古典戏曲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长生殿》《单刀会》等名作,不仅为每部戏曲撰写了一篇评论赏析文章,而且对这些戏曲还作了比较性的论述。这本《中国古典戏曲名作十讲》正是这些文章的结集。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

石洪波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4年9月版

本书用64堂精讲,辅以百余张珍贵文物实图,集考古、历史、艺术等于一身。作者精选各类器型、铺陈典型遗址、讲述传奇故事,依托于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讲述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各类玉器,绘制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在书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以独到的视角,领略玉器作为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全书精致的版式,四色全彩印刷,更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之中,近距离感受玉器的温润光泽与精湛工艺。

●《云裳华服衣生活》

夏燕靖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10月版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衣冠古国乃称“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便有上下五千年衣装华服。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发展各有侧重。《云裳华服衣生活》选取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服饰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历代典籍史料、考古研究成果和服饰文物图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先秦直到近代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不仅如此,本书也关注古人的审美,关注古人的生活,通过服饰透视中华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

●《阮籍与嵇康》

徐公持 著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12月版

阮籍与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负盛名的两位名士,亦是“正始文学”的灿烂双璧。他们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却碰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岁月。乱世之中、威权之下,他们一个以命相抗,一个屈做贰臣。本书以阮籍与嵇康的生平经历为叙述顺序,对两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人的影响等做了详尽叙述,并撷取两人生命中具有转折性重大意义的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全面展现其思想与人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命运走向,同时从侧面呈现了以阮籍与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探索中华学术(修订本)》

张文江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4年5月版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文江的学术论集,主旨依然是解释古代经典。本版为修订本。全书可谓张文江十余年来对中华学术的探索,呈现了其向核心经典靠拢的努力。具体包括《尚书》研究两篇,《诗经》研究两篇,《论语》研究一篇,《庄子》研究三篇,《史记》研究一篇,《引声歌》讲记一篇,敦煌本《坛经》研究一篇,《五灯会元》研究一篇,中国近现代学者梁漱溟、徐梵澄、潘雨廷研究各一篇。

编辑 李斌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