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迎来首位嘉宾!王绍强开讲个人成长到公共关系的转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01-26 11: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做客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一楼报告厅分享主题为“艺术点亮人生——从个人成长到公共关系的转变”。此次活动是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系列的首场主题演讲,特邀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胡斌担任对谈嘉宾。活动分为演讲、对谈和观众互动三个环节。王绍强以自己丰富的求学与从业经历为基础,从艺术创作与美术馆管理两个维度,生动诠释了艺术在人生成长、公共服务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王绍强,曾于广东澄海、上海及广州求学,后在广州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并曾担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随后,他加入广东美术馆,现任馆长,并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个人成长到美术馆管理

王绍强首先回忆了早年的成长经历,在澄海中学美术兴趣班中萌发对艺术的热爱,受家乡潮汕文化的影响,从小便对山水、自然与传统文化充满热情,从此踏上艺术求索之路。

在大学期间,王绍强进入上海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通过福州路外文书店中的国外艺术杂志,他首次接触到前卫艺术的创作理念,例如丁天缺、王天德的实验艺术以及对传统山水的革新尝试,还有丁立人等人的悉心教导,为他未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他到广州美术学院继续读研究生,然后留校工作。

他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20多年,期间担任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现代设计与当代艺术的结合。王绍强强调,设计学科赋予了他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这种背景让他在创作、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2015年,他接任广东美术馆馆长,面对全新的领域,他投入大量时间研究美术馆的历史与学术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架构。他坦言,美术馆管理的责任重大,但也是进一步扩展艺术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讲述艺术创作与管理工作的平衡

尽管美术馆的工作繁忙,王绍强始终坚持艺术创作。他透露,晚上八点多下班后,他通常会进入个人工作室进行水墨画创作,这既是调节内心状态的方式,也是探索艺术的渠道。

苏州博物馆“清光不辨:王绍强个人作品展”现场

在创作中,王绍强尤为注重自然与哲学的结合。他展示了2017年在海参崴双年展展出的巨幅作品,并解释了作品如何通过色彩和节奏感表达巴乌豪斯理念与中国山水精神的融合。在展览的呈现上,王绍强十分注重空间设计,尤其是作品与场地空间的结合,他在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的系列个展,都选择了一些特别的空间,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结合作品陈列,营造出非常独特的叙事氛围。

对包豪斯学院的理念以及康定斯基色彩学的原理等设计类的学术背景,影响了王绍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创作。他还分享了自己笔名“後山”的由来,“後”代表后现代主义的创新理念,而“山”则体现了对自然与地理的热爱。他以敦煌之行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在艺术与地理考察中找到灵感,并分享了自己的系列个展。

此外,王绍强分享最近展开的各种媒介尝试,包括一些立体、装置类作品以及一些书写作品,这些作品通过AI模型把中国的古典书法跟世界各种语言做一种转译,通过书写的方法呈现在纸上,通过光电的艺术创作方式寻找在AI时代的一种可能性。

探讨美术馆管理的策略与挑战

2015年11月,王绍强从广州美术学院调动到广东美术馆工作,他首先了解了广东美术馆的历史。广东美术馆以近现代美术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为核心学术方向。王绍强认为,这些明确的研究领域为美术馆奠定了学术基石。近年来广东美术馆推出大量对近现代美术的研究性展览。他还介绍了“病房花开”项目,这一公益活动将艺术创作带入癌症病房,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他还提到“艺术进万家”“艺术走边疆”等展览计划,通过社区和边远地区巡展,将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

王绍强在讲座现场

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是其核心学术品牌之一。王绍强回忆了三年展从创办到逐步发展的历程,并指出每一届展览的主题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此外,广东省美术馆专注于年轻人的学术品牌“7号空间”,评选既具有探索性、前瞻性、未来性,又符合广东美术馆学术主张的青年艺术家参展,并推进研究和扶持。

2024年,广东美术馆新馆建成开馆。新馆的建成和开馆是王绍强美术馆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王绍强透露,筹备期间几乎都没有回家,在工地度过,目前正着手管理好两个美术馆,两馆的管理今年处于调整期,明年开始整个管理架构会比较清楚。他提到,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梳理出整个近现代与当代、华人甚至更新的艺术形态的关系。

对谈现场

演讲结束后,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胡斌与王绍强展开对谈,继续延伸,展开探讨了不同身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创作与山水的关系。两位嘉宾也探讨了美术馆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王绍强馆长深度分享了美术馆管理经验与心得,认为首先要确定清晰的学术定位并长期坚持,这样有助于培养忠实观众,并注重公共教育,形成体系,重视媒体传播,尤其是自媒体传播。

“人文客厅”共建有温度的知识空间

在互动环节,多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体验,现场气氛热烈。王绍强以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作结:“艺术是生命的见解,是终极目标的世界观。”他鼓励听众通过艺术寻找生命的意义,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观众在现场认真聆听

据悉,“人文客厅”是深圳美术馆主办的学术性综合项目,以“艺术+”人文演讲或对谈的方式展开,以具有学术性、高质量、高水准艺术知识分享为主要内容,将把握时代脉搏,设定符合时代潮流和学术发展方向的主题,助力构建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作为深圳美术馆学术研究成果及艺术交流活动的载体,为美术馆的国际交流、学术研究、艺术推广等提供重要途径和平台,以多样的方式主动辐射更大范围群体,共建有温度的知识空间。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