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中山多元社会帮扶绘就温暖协作长卷|粤黔协作 山水情深⑤

中山+ 中山日报
01-23 20:02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摘要

“对我们家长和娃娃来说,康教一体化的帮助实在太大了。”2024年12月20日,在六盘水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中心治疗室见到谢女士时,她正陪着儿子小航做经颅磁治疗,言语中满是感激。谢女士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无数特殊孩子家庭的心声,也见证了在粤黔协作中,中山对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盘州特校”)的倾心援助。

从经济层面的帮扶,到社会的深度交融和携手共进,在粤黔协作中,中山精心布局,以多元的社会帮扶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地为六盘水注入发展的活力与希望,在贵州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充满温暖的社会帮扶画卷。

援助特殊教育学校
深化帮扶领域

这是一所有点“独特”的特殊教育学校——搬迁到盘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办学后,盘州市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与康复资源进行了整合,在这里,学校文化课与康复、医疗有效结合起来,为孩子提供一站式康教服务。

以往,要先陪着小航先去医院做治疗,再将他送往盘州特校上课,既奔波劳累,又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谢女士深感疲惫。康教一体化的实现,令她直言“省心”。

在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带领孩子进行训练。记者 颜子怡 摄

2024年,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下称“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资助63名特殊儿童在盘州特校享受一年的康教服务。12岁的脑瘫患儿小涵(化名)是其中一员。记者在康复中心感统训练室见到小涵时,她正在医生的协助下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奶奶在一旁不时给予她鼓励。

康教一体化实现之前,小涵在盘州特校上学,但没有进行康复训练,身体发育出现明显滞后,上下楼梯需要辅助,甚至平地走路也总会摔跤。随着康教一体化和东西部协作项目的落地,小涵有了免费的康教资格。为了更方便照顾小涵,奶奶还应聘了康复中心保洁员,“她的康复效果很明显,有这样好的政策,我们实在很感激。只有陪她练习到丢掉扶手,我才放心。”

在盘州特校,像小涵这样受益的孩子还有很多。据盘州特校校长严云元介绍,学校充分利用康复中心的专业资源,为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康教方案,包括语言个训、认知个训等。

个性化的康教方案,使许多孩子受益。记者 颜子怡 摄

为了让康教一体化项目持续发挥更大的作用,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还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和社会力量,到盘州特校开展调研。此前,中山市残联和广东狮子会就曾深入盘州特校课堂和康复训练室,开展东西部协作残疾人帮扶工作调研,与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出专业的建议。

志社联动
以生命影响生命

2024年11月29日,中山迎来了一群来自六盘水市水城区的小朋友——在由广东狮子会开展的“强心智·向未来”公益研学活动上,18名水城区各学校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参观了深中通道、中山市博物馆和孙中山故居等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收获心灵的启发。

这次研学缘起于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发起的“山水相牵,水城对话——2024年水城牵手赋能计划”(以下简称“牵手赋能计划”)。为深化组团帮扶工作,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城区建设,让水城区从基层层面解决“心”的问题,在水城小组的助力下,2024年9月,中山和六盘水两地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参与牵手赋能计划,努力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山水样板”。除了水城区外,2024年,来自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州市的学生也到中山进行了研学。

六盘水的孩子到中山研学。受访者供图

2025年1月18日,六盘水又迎来了一群来自中山的亲子家庭。研学之外,他们还将与水城区的亲子家庭一起开展山水相牵交流活动和家教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举行捐赠仪式,向水城区慈善总会捐赠校服一批(价值434079.5元)与善款五千元。这是东西部协作中推动文旅、消费、社会帮扶的新尝试,是推动牵手赋能的重要项目之一。

以志愿服务助人自助,是牵手赋能项目的底层逻辑。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意识到,仅仅给资金实现不了长远帮扶,只有发起关注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让本地人民也参与进当地建设,让帮扶的意义直达基层,才能形成帮扶闭环,助人自助,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如何进行牵手赋能?据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组长陈淑梅介绍,首先是项目化,目前打造了志社新“枫”尚、诗远助学圆梦、护童父母成长营等8个项目,向全社会发动倡议,吸引认领,来自福建、广州、深圳等各地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

在诗远助学圆梦项目中,已有70余位中山的志愿者参与捐款,其中不乏退休干部、企业、保安、粤黔协作帮扶人员……每月,由来自水城区的志愿者担任线下“骑手”,将款物送至学生家中,并关心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再反馈给线上的志愿者们。陈淑梅向记者展示了诗远助学的沟通群界面,最活跃的时间,是每个月志愿者们踊跃捐款之时。每一个微小的100元,汇聚成强大的爱心洪流,更重要的是,项目已不仅仅是资金助学,更是一场“心”的接力。“用生命影响生命,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陈淑梅如此言之。

助学行动
用教育点亮未来

在六盘水的课堂上,有部分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家庭经济拮据但品学兼优,“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镌刻在心底的信念。东西部协作中,助学在个体成长、地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大力开展助学工作,让助学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杠杆。

2024年,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六枝小组在助学工作上再进一步——在2023年成功谋划资助六枝特区40名贫困学生的基础上,加大资助力度,与当地教育局共同商讨,拟定131名贫困学生名单,并为这些学生平均每人资助4000元。

对于高三学生小琼(化名)来说,4000元已足够减轻母亲身上的负担。她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远去浙江务工,收入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要支撑小琼和大学生姐姐的学业开销。小琼说,这笔资助金可以支持她的日常花销,还能再买一些学习资料。“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面对记者说出这句话时,小琼清秀的脸庞上多了几分坚定。如今,她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高三备考中,一个人生活的她默默刻苦努力着。她深知,这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一年,也是对粤黔协作六盘水工作组六枝小组这份爱心的最好回报。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