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牵手协作,一个个蔬菜基地、一个个共建园区、一个个工厂企业、一个个扶贫车间,在凉都大地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留下了“山水情缘”的生动烙印……近日,中山与六盘水东西部协作工作成效被《农民日报》报道。
2021年,中央调整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粤黔牵手协作,相隔千里的中山市与六盘水市喜结良缘,开启了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征程。
据悉,2021年以来,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和前方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粤黔协作工作走深走实,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国考”中,广东均获“好”的等次,连续三年位居东部省份第一名,为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开好局、起好步。
重在增强“造血”功能
激发产业活力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两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粤黔两省省委、省政府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高位谋划,推进帮扶协作。
三年时间里,两地党政代表团开展了多次互访和调研,召开多次联席工作会议,提出“长期协作、风雨同舟、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十六字方针,共同推动两市协作朝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力拓展。
为确保两地协作顺利推进,六盘水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30余家市直部门和中山工作队参与的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人才交流、产业合作、消费协作等8个工作专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分管领导高频研究推进、责任部门紧盯目标落实的组织架构。
中山各镇街“组团式”帮扶六盘水,火炬高新区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水城区,东区街道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六枝特区,小榄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盘州市,多方携手促发展,推动协作工作走深走实。
东西部协作重在增强“造血”功能,产业是最有力的支撑。2021年以来,两地以共建园区为平台,以“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的“四加”合作为抓手,加强政企联动,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寻找两市招商引资的契合点,推进产业梯度转移。
六盘水通过借力中山的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发展性资源”,集中落地一批项目,推动产业互补升级,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三年来,中山市与六盘水市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3个,推动落地产业协作项目76个,实现到位资金47.78亿元,有力带动了本地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就业1.1万余人。其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8亿元用于六盘水市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建成猕猴桃“吨产园”3万亩、刺梨“千斤园”18万亩、茶叶“万元田”2万亩。天富刺梨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六盘水巧借帮扶资金之力,推动贵州初好、盘州刺梨王、金盆乡垃圾整治项目等一大批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基地建设,并借鉴粤港澳地区的理念、经验以及大城市眼中的“田园乡村”标准,帮助打造48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助推六盘水乡村振兴建设。
扩大消费
黔货粤品双向奔赴
六盘水与中山市共同制定了《“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爱心行动谱写山海深情”倡议书》《“东西协作一家亲 爱心谱写山海情”消费倡议书》,倡导中山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六盘水市农特产品。
三年来,中山市共帮助采购、销售六盘水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累计达22亿元。同时,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大量采购的时间节点,在广州市、中山市等组织开展13场展销对接活动,共组织460家(次)企业携带1489种农产品参与,现场销售1250.45万元,签订订单金额2.11亿元。
双方在中山市建成“贵粤荟·中山馆”、水城印象东西部协作展馆、“水城羊肉粉”店等旗舰店和展销中心。今年1-7月,两地共完成消费协作4.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64%。“凉都高山珍品”跨越山水,猕猴桃、刺梨、茶叶、人民小酒、岩脚面、盘县火腿等产品走进中山、火爆广东、畅销全国。
中山助力黔货出山的同时,也鼓励粤品入黔。2023年12月11日,在中山市派驻六盘水市工作组的协助下,中山市阜沙镇阜翔脆肉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少文将脆肉罗非鱼带到了六盘水,通过产品推介会等方式,让中山的鱼“游”上了当地群众的餐桌。此前,中山市三角镇的黑鱼已经“游”进六盘水,成为市民喜欢的美味。
深化社会联动
牵手扶持又“扶智”
三年多来,两地借民间往来之力,共商共谋共建,牵手扶持又“扶智”,授艺更育人,以深化社会联动高效推进东西部协作。
两地采取“双向挂职、组团帮扶、专题培训”等方式,在深入推进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三年来,双方互派干部人才1064名,为两地共谋产业发展、共推劳务就业、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提供了人才支撑。
两地积极联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点对点”有组织输出、建立老乡群、推进劳务协作站实体化运行、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就业培训、援建扶贫车间等多种渠道,全面落实落细就业帮扶措施。三年多来,中山市共帮助六盘水市55205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认定帮扶车间共48个。
2023年,中山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聘请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建成“粤黔同心·关爱未来”六枝特区家庭心理指导服务中心,辐射引领当地乡镇学校46所,1万名留守未成年人直接受益,10万名学生间接受益。
三年来,中山市动员社会力量累计向六盘水市投入社会帮扶资金近8000万元,这些爱心如同涓涓细流,温暖了六盘水人的心田。
编辑 汪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苏小红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