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城百强榜排名第7、重点产业集群突破4000亿元、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签约群众突破40万人……2024年,光明区收获满满,成绩单上的许多硬核数字反映了去年的奋斗成果,也体现了光明区的硬实力。区二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光明区将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这些硬核数字也将让新征途上的光明科学城更加“新”中有数。
“
数字一:全国科技城百强榜排名第7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来自深圳的光明科学城排名全国第七。光明科学城从2022年第二十四上升到2024年排名第七,折射出的正是光明科学城起步成势、发展迅速。
近年来,光明区科技创新能级快速跃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连续3年入选全国科技城百强榜,排名从第24名跃升至第7名,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高水平举办两届光明科学城论坛,成为全球科学界、产业界备受瞩目的盛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进入全面提速和局部收获期。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设施、首个综合型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建成开放共享,鹏城云脑Ⅲ通过国家窗口指导,全国唯一生物制造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启动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大湾区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医学研究机构,百年中大、深圳理工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
数字二:重点产业集群突破4000亿元
围绕光明科学城主攻方向,对标全市部署动态升级,光明区提出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加快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3个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3个优势引领类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集群。
去年,光明区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质量实现双突破。新增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年认定“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近500家,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倍增。未来产业赛道更加清晰,合成生物、脑科学产业集群总估值突破430亿元。
“
数字三:销售商品房99万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光明。去年光明区共销售商品房99万平方米、逆势增长11.6%,去化周期降至9.4个月、全市最低。去年10月19日,光明凤凰城板块的中建观玥192套90分钟售罄,成为深圳9·29房市新政的第二个日光盘。10月光明区共计来访约3万批次,认购量超3000套,单月认购量创历史新高。
同时,全区筹集保障性住房5204套,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9680套,累计惠及620家企事业单位约1.2万人。
“
数字四: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是光明区教育领域成绩的缩影。刚刚过去的一年,光明教育领域高光不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首个国际化学校——深圳市光明区贝赛思外国语学校开门迎新、深圳理工大学去筹成立迎来首届本科生、首所区属中职学校开办招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无论是高品质基础教育、高端国际化教育还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甚至是高起点科学研究,百万光明人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享受,光明区成为极少数搭建起从品牌幼儿园到一流大学“全链条”教育体系的城区。
“
数字五:签约群众突破40万人
去年6月27日,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启动,截至日前已签约群众突破40万人。提供全民全生命周期服务,指的是将全区120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健康管理,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重病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为每一位纳入计划的居民,从孕育、出生到临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提供全过程动态跟踪和健康服务。
“
数字六:引进外资项目67个
看好光明投资光明成为业界普遍共识。光明区在去年推出9大集中连片招商区域,筹集高标准产业保障房超500万平方米,招引新注册且实际经营项目803个,引进塞拉尼斯、莱茵集团等外资项目67个,获评全市2024招商优胜区。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