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作家村有作家,有村落,有泊·文学书店,于是,一方水土,有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样子。”得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开了书店,作家村名誉顾问王十月欣然祝贺。

新年伊始,作家村“上新”。1月15日上午,广东新华集团首家纯文学书店一一“中国作家第一村”泊·文学书店在东莞樟木头镇官仓社区盛大开幕,为作家村增添又一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和新名片,知名作家、编剧、众多文学爱好者约200人齐聚一堂,共襄文学盛宴。

转角遇见书店,作家就在身边。随着“泊·文学书店”的开幕,“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文学+”内涵进一步丰富。当前,东莞市正全力打造“中国作家第一村”2.0版本,推动作家村落向“实体化”转变、功能向“多元化”拓展、平台向“产业化”延伸,努力打造文学事业、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多轮驱动、双向赋能的“百千万工程”样板。
转角遇见书店
据介绍,“泊·文学书店”的开幕,是加快推进“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的一个有力举措。“泊·文学书店”作为“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旨在汇聚文学爱好者,促进文学创作与交流,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樟木头镇文化繁荣添砖加瓦。

书店今开业,古村更繁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化强莞邑,墨香伴万家。活动现场,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东莞市委宣传部、樟木头镇相关负责人,以及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贝、中国作家第一村驻村作家等嘉宾到场祝贺。

与会领导及嘉宾参观泊·文学书店的各个区域,了解书店的藏书特色、阅读环境及文化氛围。记者获悉,泊·文学书店面积约370平方米,将依托省出版集团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全力打造文学特色书店,同时融合亲子研学等活动,促进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推动建设独具特色、品质卓越、充满人文关怀的公共阅读空间。

活动现场,书店举行了《乌江引》文学作品分享,作家庞贝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文学见解,并作签售。来自樟木头镇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大咖们泼墨挥毫,为市民群众赠春联。

得知“泊·文学书店”进驻作家村,“村民”们十分开心和振奋,纷纷送来祝福。作家村名誉顾问江子表示,读者是作家的衣食父母,而书店无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最为可靠和坚固的桥梁。书店的进驻是作家村建设不断升级的有力证明,也是作家村强化文学基因、拓展文学服务功能的有力举措。

书店名“泊”,真是好极了。这是“枫桥夜泊”的“泊”,也是“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泊”。愿书店的进驻,能加强作家和读者的交流,让我们在这里体会到作家村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学的万里江山。

“书店,是作家从春到秋耕耘的花园,愿她在作家村开枝散叶,繁花似锦!”作家村名誉顾问王松祝贺道。
作家就在身边
作家纷至沓来,书店应运而生。“泊·文学书店”的开幕,是“中国作家第一村”开启2.0版建设的一个新年新项目,更是作家村多年努力积淀的成果。

目前,共有74名作家进驻作家村,其中国家级作家、评论家46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7人,“村民”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近600册,获市级以上荣誉470多项,其中6人获“鲁迅文学奖”、1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鲜有的文学现象之一,获得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作家们缘何如此青睐樟木头镇这么一个小村落?作家村又缘何能做“第一”?或许可以从“中国作家第一村”过去的努力中找到答案:

——“省市指导+镇村攻坚”打造2.0版实体化作家村落。省、市、镇、村四级合力对官仓社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140多间的清朝客家古建筑群进行连片改造,推动樟木头镇、“作家村”所在的官仓社区分别列入第二批“百千万工程”省典型镇、村培育名单重点规划建设。随着美丽圩镇客厅、作家村展馆、麒麟会馆、蔡氏史馆、墨隐书房、打工文学之家等系列配套设施、41间作家工作室完成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知名作家进驻创作。

——建立健全“作家村”持续壮大的长效机制。完善“村民”服务管理、文学活动交流、精品名作扶持、打工文学培育相关机制;引进作家村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构建“一中心两平台+共建基地”运营模式;引进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东莞创作研究基地、《花城》创作出版基地等文学驻创基地,充分利用作家村文学资源,举办“文学论见”“中国文学名家东莞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加快成果转化,持续在数字版权登记、周边文旅资源开发、文创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展开探索。

当前,文学正推动这一客家古村落实现蝶变。如今的“作家村”,已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就在身边”“文学无处不在”的村落,更是一个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集体经济由弱趋强、生态景观有效融想·合的美丽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截至2024年12月,作家村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和团体接待4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次,如今官仓社区常住人口增长了30%,居民房屋出租率从50%提升至98%。

“作家村”还将通过优化运营管理、加强资源链接、推动文旅发展等方式,推动形成集文学创作、生态旅游、学习交流于一体的新型驻创文化空间,实现驻村作家、文艺家数量和文艺精品质量“双提升”。正如王十月所说,现在作家村有了泊·文学书店,于是一方水土有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样子,2025年刚起步,“中国作家第一村”便“上新”,打造作家村2.0版的梦想变成现实,指日可待。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05#秋日暖胃好物#

《澳门2049》荣膺微博文化之夜“年度创新演出IP” 科技赋能非遗守护文化根脉 2025年8月25日,微博文化之夜颁奖典礼在郑州华彩绽放。《澳门2049》荣膺"年度创新演出IP"大奖,这个奖项不仅属于这场演出,更属于这个时代用创新技术守护文化根脉的所有探索者。这份荣耀既得益于微博平台以数字化力量助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也离不开郑州这座文明交汇的城市对文化创新的持续滋养与有力见证。 以科技作舟,以文化为帆 在文化传承面临时代挑战的今天,《澳门2049》以惊人的创新勇气,开辟了一条"科技+非遗"的融合之路。演出将深邃的文化基因编码于现代科技语汇之中,通过动力机械、仿生装置等前沿技术,让珍贵的文化记忆绽放、流动、加速焕发生机。 这一文化守护工程汇聚全球多支顶尖团队之力,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精雕细琢。在张艺谋导演的艺术统领下,创作团队以敬畏之心梳理文化脉络,以创新之手编织视听奇观,最终在美高梅剧院这座艺术殿堂中,打造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跨界融合,守护文脉薪火 《澳门2049》开创的文化守护模式,突破了传统非遗保护的固有范式。演出不再满足于对文化遗产的普通展示,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表达,让古老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在美高梅剧院高科技装置构建的沉浸空间中,文化不再是书本中扁平化的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可共鸣的多维体验。这种创新表达不仅吸引了超多国际观众前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更在Z世代群体中引发了文化认同与守护的热潮。 全球视野,文明互鉴 《澳门2049》构建的文化守护体系,既扎根东方美学传统,又具备全球对话能力。演出通过超越语言的文化通感,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在震撼体验中,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与瑰丽。

【勒杜鹃与阳光#深圳簕杜鹃#】莲花山公园里的勒杜鹃盛开了, 我们也来了,花开人来热闹极了!

吃

【清明扫墓】每年都会给爷爷墓碑描字,我觉得非常非常有意义。爷爷,昨晚回家的时候,我们抬头看有漫天星星诶,那颗最亮的 朝我们一眨一眨的星星一定是您,对吧✨#圳是踏青好时节#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