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有“新声”、节日乐团有默契!2025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启幕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穗交响 文/图
01-10 21:0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月10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正式启幕。开幕音乐会是夜于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由广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及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家加盟,以“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形式共同演绎。“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自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首度亮相,至今已走过七个年头,生动展现人文湾区、活力湾区的风采。

“特别,焕然一新,老友重聚。”开幕音乐会指挥钱骏平这样形容这场开启2025年新篇的音乐会。“大家以一种很积极的、有韧劲的状态在准备这场音乐会,而不是单纯完成工作任务。”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氛围和谐、相处默契,音乐家们可以随时对演奏效果进行沟通探讨,“持续地、共同地寻找一个更合理的、更能够表达作曲家理想效果的演奏方式”,这是他非常喜爱的模式。

本场音乐会带来《武侠——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而作》一曲,分为忠肝义胆、刀光剑影、侠骨柔情、鬼马精灵、笑傲江湖几个章节。在作曲家梁皓一看来,“中文语境的金庸就像英文语境的莎士比亚”,对原著故事有一定熟悉度的观众会在作品中“看到”更多、更有情绪共鸣。“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认识金庸的人。我也希望《武侠》这部交响乐作品能传递金庸小说的精神与文化内核,带动更多年轻人走进金庸的世界。”他说。

有趣的是,在《武侠》里,梁皓一精心制造特别“音效”,比如代表“出招前”(内功气势)的声音,他尝试了许多,床单、T恤、西装、胶袋……最后幸运地找到雨衣这一元素。“它的声音就是我想要的。作为作曲家,打击乐于我而言是创作新作品中最开放、最有机会勇敢尝试的‘新声’。”他提到。《武侠》是指挥家余隆发起创意,由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成都交响乐团联合委约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创作的金庸主题作品。

其第一乐章围绕《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展现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忠诚坚毅的品质。第二乐章以《九阴真经》故事为中心,在以打击乐为主导的《华山论剑》中,五位大侠的激烈冲突在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独奏则代表华山论剑力压一众高手的王重阳。第三乐章讲述杨过和小龙女纯真诚挚的爱情历程。第四乐章诙谐讲述作为康熙朋友和天地会高级卧底的韦小宝,依靠运气、奇谋妙计与狡猾而纵横江湖与庙堂的故事。第五乐章即《武侠》描绘一种乐观而又不羁的人生观。

据悉,本次开幕音乐会还有《梅关春雪》、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作品283)、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24)等作品。作曲“新人”李天然的作品《梅关春雪》在2025 YMCG管弦乐作品征集活动中入选。这部作品在声音的世界中,对广东韶关梅关古道的轶事和历史进行描摹与重塑。2022年,李天然赴粤北山区采风,在韶关南雄的梅关古道得遇第一场春雪。梅岭清逸幽雅的景色和悠久的岭南历史文化给予她极大的启发和创作灵感。梅关古道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开辟,是岭南地区千百年来的经济、交通和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李天然介绍,其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雪霁明如练”以色彩明亮、通透的木管组音色描摹雪花与梅花于空中共舞的轻盈之态;第二部分“白猿啼幽谷”的灵感来自于梅岭“白猿洞”的民间传说;第三部分“横戈从百战”描绘红军长征后,革命志士在梅岭进行游击斗争的激烈场景;第四部分“天涯共此时”引用梅关古道的开辟者张九龄之诗句,是咏史抒怀的总结性段落。这部作品也表达对岭南人民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勤劳拼搏为建设家园努力奋斗的敬佩之情。

担纲竹笛演奏的冯天石以竹笛赋予演出作品更多“性格”。作为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竹笛在《武侠》中更多体现一种中国精神、武侠精神,金庸笔下的一些武林人物也是擅长吹笛子或者以笛音作为武器的。青年竹笛演奏家冯天石自幼习笛,开蒙于外祖父魏致平先生,为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竹笛青年组独奏、小型室内乐组双项金奖获得者。她表示,“YMCG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在准备演出的过程中能互相学习到很多,不断为作品融入新的理念与感受。”“青年主题”带给她的感受是“无所畏惧、无限潜能”。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穗交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