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也更天马行空。在年轻艺术家的画笔下,未来世界将是什么样的?
1月4日,“ECHOES回声”陆薪伊个人作品展在位于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巢美术馆开幕。据了解,本次展览是年仅17岁的新锐艺术家陆薪伊对赛博朋克及未来主义的一次探索,集中展示了20余件脑洞大开的当代艺术作品,作品形式包含了数字板绘、3D建模、油画、木板绘画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10日,由小燕画院、国际小燕、巢美术馆主办,黄旻策展,张晋君、梁隽葳提供学术支持。
以多元材料探索未来世界
何谓“赛博朋克(Cyberpunk)”?虽然这一概念可能不为所有人所熟知,但通过《银翼杀手》《星际穿越》等经典影视作品,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赛博朋克是一种科幻文学和美学风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融合了朋克文化和高科技元素,旨在探讨未来社会的科技和社会问题等。
陆薪伊被这种风格深深吸引。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主角穿越虫洞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宏大叙事激发了她的艺术灵感。在本次展览中,陆薪伊以赛博朋克和赛博城市的概念为蓝本,构建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虚拟世界。
陆薪伊和她的作品。
“星球的碰撞似乎预示着一场灾难的降临,但也在重组中孕育着新的希望。”陆薪伊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她精心设计的、富有未来感的空间。
星球冲向摩天大楼的惊险时刻、星球撞击树木前后的戏剧性变化、未来的新人类形象……陆薪伊的作品描绘了许多不可思议、天马行空的场景。她偏爱充满科技感的洋红、蓝色、紫色,这也与赛博朋克的风格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陆薪伊的艺术创作不拘一格,她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材料,包括数字板绘、3D建模、油画和木版画等,不断拓宽艺术媒介的边界。尽管数字板绘因其特性有利于表现赛博朋克风格,但她并未因此局限于单一的创作方式,而是坚持探索和融合各种材料。此次展出的3D建模作品,也是陆薪伊首次尝试建模创作的成果,描绘了一个能在陆地和空中行驶的未来交通工具。
“ECHOES回声”展览现场。
“艺术家应该与新技术保持联系,同时不放弃传统媒介的探索。”在国际小燕院长张晋君看来,电子设备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灵活性,但物质媒介的创作同样不可或缺。油画、丙烯画等物质媒介创作能够让人与材质直接接触,其创作中的力度、情感和画面处理的独特性是电子媒介难以复制的,且修改机会有限,这有助于锻炼艺术家的判断力。
张晋君。
源于热爱,“回声”不息
在本次展览,陆薪伊以“回声”为主题,巧妙地将未来主义的幻想与现实生活中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共鸣。
作为见证陆薪伊成长的导师,梁隽葳对“回声”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当情感和思考经过充分的积累和压缩,以强烈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深远的“回声”。陆薪伊的作品正是如此,每一件都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思考,最终以一种强烈而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梁隽葳。
梁隽葳也提到,陆薪伊的作品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通过更多的思考和沉淀,产生更强烈的回声,这是他对陆薪伊艺术创作的期许。
自小就对绘画充满热情的陆薪伊,从纸上作画逐渐发展到画板和电子设备,涉猎插画、动漫、素描等。如今17岁的她,尽管在贝塞思国际学校面临着高中阶段的繁重学业压力,但她对艺术的热情并未减退。她的母亲陈兵见证了她如何努力挤出时间来创作,甚至在家中也争分夺秒地创作。
陆薪伊的家人在展览现场。
虽然时间有限,陆薪伊仍坚持精心打磨每一件艺术作品,她的一件作品创作周期可能长达半年,这使得她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和完善作品。在力求完美的创作过程中,每一次的重新思考都为作品增添了深度。这种创作态度最终带来了明显的进步,陆薪伊在国际小燕的一年时间里创作了许多作品,展现了她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贝塞思国际学校美术老师Miss Mara迄今已指导陆薪伊6年,在观看了此次展览后,她说:“薪伊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设计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天赋。同时她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相信她将来能在艺术界走得很远。”
陆薪伊的美术老师Miss Mara。
如今,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越来越注重个人品牌的塑造和世界观的构建。在张晋君看来,这种自信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态度,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有助于年轻艺术家找到平衡的状态,这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陆薪伊而言,本次展览是她艺术世界观成长和完善的起点,她正以积极的态度探索世界,同时深入发掘自我。她的艺术之路,未来可期。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