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东源县举办创享乡村·筑梦东江——首届农创客乡村运营交流大会,为有志于东源创业的农创客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互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共同开启乡村运营的新篇章,赋能“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当天,东江农创客产业孵化园正式启动,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东源科技孵化服务站)揭牌成立,东江农创客联盟交流基地发布成立。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现场与糖巢农文旅(河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在共建服务站、资源开放共享、培训交流活动与宣传推广等重点领域开展紧密协作,为东源及周边区域的科技企业提供孵化服务赋能,以科技创新助力东源“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
当天启动的东江农创客孵化园就设在东源“百千万工程”人才干部培训基地,将为农创客发展建立集产业孵化、要素对接、交流指导、培训提升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提供一个充满活力、机遇与创新的高质量平台。
当天下午,“筑梦东江”东源第二届乡村创客大赛正式启动。在沿袭去年“梦启糖巢”乡村创客大赛时间跨度基础上,本届大赛进行了空间扩大、奖金提高、基金扶持“三大升级”。
这次创客大赛创业落地实践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范围是仙塘镇和义合镇,核心区域是两镇6村区域的“东江农创谷”。包括仙塘镇的红光村、观塘村、龙尾村、古云村,义合镇的曲滩村和下屯村。获奖选手除了可获得更高奖金支持外,还将有机会获得农创客公益基金的定向扶持。
为乡村运营贡献“东源经验”
乡村运营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东源县因地制宜,不断摸索创新,贡献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可圈可点。
2024年,东源县重点建设了河源首个乡村创客社区——糖巢创客社区,社区内形成了文化体验、夜市美食等8类业态,举办了乡村创客创业大赛等活动10余场,为近200名青年创客提供了学习发展机会。目前有14家商家入驻,平均每天有约2500名游客打卡拍照和休闲消费。
近年来,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摸索出一条“用资源变现资产、用市场赋能乡业、用文化再造古村”的新路子,利用南园古村历史悠久的古村文化资源,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引进咖啡馆等文旅业态,推动南园古村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3A旅游景区,顺利举办2024全国秋季“村晚” 示范展示活动,在打响古村品牌的同时,还从整体运营规划考虑,逐步引进了“南园茶馆”“地塘拾号”民宿等消费业态,走出了一条古村文旅发展的新路子。
东源县上莞镇常美村走的是另一条路,该村2021年就完成了全村的土地流转,2022年又完成了邻村新民村全部土地和李白村部分土地流转,成功与1000多户农户签订了流转合同,流转土地4871亩,实现适度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建成了能满足1万亩的农田秧苗的育秧基地,以及每天烘干湿稻谷80吨的烘干厂,形成水稻育苗、收获、烘干、销售的完整稻谷生产链,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东源县柳城镇柳上美人公司总经理陈凤从深圳回乡创业,是名副其实的“农创客”,他分享称:“我发现家乡的茶叶主要做客家炒绿为主,而长三角地区喝的是烘青绿茶,珠三角地区主流则是单丛茶、红茶,都没有我们茶叶的市场。为此,公司最终决定调整产品线,改做红茶。资金方面,我争取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合伙人的营销模式,全民卖茶,联农带农。”
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席专家顾益康,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武晋,新神农美丽乡村学院荣誉院长廖树宏,团省委副书记陈伟健,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张伟良,河源市委副书记吴青川,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荣,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院长林荣斌出席活动。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