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系列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4-12-30 17: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28、29日,中国人民大学以“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在深圳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系列活动。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智汇宝安——千企服务计划”启动,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话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

29日上午,全体大会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院长朱信凯主持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公共政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体系与政策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写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深圳经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重镇,将高举思想旗帜、引领公共政策创新的前进方向,汇聚人才力量、激发公共政策创新的智慧活力,立足实践经验、紧扣公共政策创新的时代脉搏,与深圳一道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探索创新、引领示范,生动诠释共商、共建、共创、共享之理,为以公共政策创新推动国家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表示,当前,深圳正以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才支撑,需要加快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长期以来和深圳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和深厚合作情谊,双方相互赋能、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深圳愿为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各类智库机构在深圳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将以此次论坛的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智慧,增进共识合力,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据介绍,活动中揭牌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建设,由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国家治理工程学院等联合共建。中心将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围绕深圳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对公共政策发展的新趋势、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主旨演讲环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成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和大力度改革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主要体现在降低央行系列利率和加大再贷款规模上。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要在大力度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支持“化债”基础上,适当提高赤字率,继续较大规模发行地方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要较大比例地用于提高养老金、低保水平,以及已开工尚未完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表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保障人口安全的必然要求、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要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二要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银发经济;三要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实现更高水平“老有所为”;四要推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表示,进一步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改革创新是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不断完善的根本动力,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大国小农、农业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特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注重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注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注重推动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乡村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注重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准备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与新一轮技术革命上行的交汇期,全方位增强新技术革命架构下的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在超大规模市场、后发优势与新技术应用联合联动、跟随技术和工程化能力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优势。应加快转入由发展型消费、人力资本提升、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组成的“三支柱”国民经济运行新格局,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振企业家和地方主要领导者这两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活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并持续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经纬万端,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中美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从历史上看,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反复跌宕不定。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大势出发,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把握和维护中美关系,提出双方要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中美关系能否巩固向好态势,关键在于中美元首会晤共识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发布报告《大国善策: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报告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公共政策发展、创新特征、作用机理、驱动方式,阐述了公共政策创新促进国家发展的路径特点,解码了以公共政策驱动发展的深层逻辑,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5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式公共政策模式破解大国治理难题的作用机制,并从价值理念、决策机制、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创新5个方面探讨了以高质量公共政策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据介绍,为将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突出优势与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独特优势有机融合,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深圳成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以“新时代开放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举办首届深圳论坛,并设立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和涉外法治、知识产权、人才战略、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全球政策、政府统计等7大研究中心。一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全面优化体系建设、深度服务地方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学术研究搭建平台,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为人才培养厚植土壤,为区域发展贡献智慧。

(学校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