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冬天皮肤痒?医生:洗澡莫洗“伤”,多用保湿霜,食补要跟上

晶报记者 范劭华 王宁
2024-12-26 15:21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进入冬季,深圳各大医院的皮肤科门诊迎来了不少因皮肤瘙痒而就诊的患者。

进入冬季,深圳各大医院的皮肤科门诊迎来了不少因皮肤瘙痒而就诊的患者。患者普遍反映,自从天气转冷后,皮肤开始变得干燥,并伴随剧烈的瘙痒感,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现象,皮肤科医生提醒市民,冬季皮肤瘙痒多与皮肤干燥有关,并建议适当调整洗澡频率,不必坚持每天洗澡。

现象:皮肤脱屑瘙痒难耐,市民用上各种奇招

随着冬季的到来,深圳的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也相应下降。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皮肤开始变得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脱屑现象。伴之而来的,是剧烈的瘙痒感,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在晚上,瘙痒感更加剧烈,导致许多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李阿姨是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护理。然而,近些年每到冬天,她都会遭遇一个难题——皮肤瘙痒。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严重。今年入秋开始,李阿姨腿部皮肤就长了一片小疙瘩,奇痒无比,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这片疙瘩范围越来越大。

一开始,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湿毒”,买了一些除湿的药,但吃了并不管用。后来,她想到可能是灰尘、螨虫在作怪,把全部衣物重新消毒,给被褥、沙发全面除螨,各种洗洗晒晒。与此同时,她每天洗澡洗得更勤快了,时间也更长,还拿毛巾搓澡。

“我以为洗个热水澡能缓解一下,”李阿姨回忆道,“但我错了。”洗澡后,不仅没有减轻症状,反而情况更加糟了——腿部皮肤已经完全抓烂,惨不忍睹。她给自己用了各种草药涂抹,最后用上了酒精杀毒,结果那些被抓破的地方开始出现了轻微的水肿现象。最让她担心的是,这些水肿区域慢慢扩大,并伴有疼痛感。

李阿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停止了所有可能加重症状的行为,包括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和频繁地搓洗皮肤。同时,她决定向专业医生求助。

原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受刺激而发痒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皮肤科主任阳芳表示,近段时间以来,皮肤科门诊接诊的皮肤瘙痒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大多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部分患者因瘙痒难耐,反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阳芳(左)为患者解答冬季皮肤保养问题。

据阳芳介绍,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三层组成。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含有天然保湿因子,如氨基酸、乳酸盐和糖类,这些成分赋予了角质层吸水和屏障的功能,有助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湿润状态。

在冬季,气温下降和空气湿度降低,加速了皮肤水分的蒸发,使皮肤缺水和干燥,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及分泌功能减弱,丧失锁水能力,这会使得角质层脱落,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变得更加敏感,对外界有害物质的防御力降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瘙痒。

此外,频繁洗澡、使用过热的水或碱性沐浴产品都会损害皮肤的保护层,去除必要的油脂,导致皮肤变得粗糙并易发痒。穿着化纤或毛织物等材质的衣物也可能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阳芳表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分泌机能减退,汗腺和皮脂腺的活动减少,使得皮肤更干燥,失去了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皮肤的含水量和屏障功能也会减退。

专家建议:洗澡要适度,多用保湿霜

阳芳建议,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比如使用温和的护肤品、调整洗澡习惯以及增加环境湿度等,可以帮助缓解冬季皮肤干燥的问题。

“冬季洗澡的频率应适当减少,不必坚持每天洗澡。频繁洗澡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阳芳建议市民,在冬季可以每隔两三天洗一次澡,不要使用搓澡巾等工具,不要过度揉搓皮肤,同时要注意控制洗澡时间和水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到10分钟即可,水温也不宜过高,在37-38℃之间比较合适,以免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烫的水会刺激神经末梢,让皮肤变得更痒。”

“此外,洗澡应少用沐浴露,如果必须使用,要选择温和低敏无刺激的沐浴露,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洗完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以锁住皮肤水分,保持皮肤湿润,有利于身体吸收。”阳芳强调,保湿是冬季护肤的关键,只有保持皮肤湿润,才能有效缓解瘙痒感。

皮肤干燥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每天全身大量涂抹保湿霜——霜比乳液的保湿效果更好。如果干痒的情况比较严重,可每天多次外用含维生素E、复方甘油、尿素等成分的保湿霜,而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保湿霜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缓解过敏症状,在有皮损和特别干燥的部分可适当厚涂。

在生活环境方面,穿衣着装要选择棉制品衣物,以宽松为宜。由于部分患者对羊毛过敏,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羊毛衣物。新衣服最好使用柔顺剂清洗后再穿,以免刺激皮肤。日常取暖尽量选择空调或者地暖,要避免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电暖炉或者电烤扇,这些会加速皮肤水分的蒸发,建议在室内安装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如果是过敏体质,要避免接触潜在的“过敏源”,如某些食物、尘螨、霉菌等。

阳芳强调,皮肤干燥瘙痒的患者,一定要注重日常护理,如果长期护理不当,容易发展成泛脂性湿疹等皮肤疾病。

同时,她也提醒广大患者要注重“内外兼修”,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酒,少饮或不饮浓茶和浓咖啡。另外,焦虑紧张可能加重瘙痒,所以瘙痒症患者需要生活规律,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中医推荐食疗方,内外兼修缓解干燥

在中医看来,冬季皮肤瘙痒可通过食疗缓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皮肤科主治医师吴静表示,“冬季干燥所致的皮肤瘙痒,我们称之为冬季皮炎,中老年人多见,从中医来讲,在内多跟血虚不荣、血瘀不通、阴虚生风相关,在外多跟燥邪和风邪有关系。”

吴静介绍,饮食方面,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适合喝些萝卜猪肺汤、沙参玉竹老鸭汤、石斛汤、生熟地汤、五指毛桃汤、银耳莲子百合羹等,同时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和猪肝。“另外,我们喝进去的水有一部分是会分布到皮肤表面的,所以多喝水也有助于缓解干燥。”吴静说。

吴静建议,如果瘙痒明显,影响到睡眠及日常生活的话,还是建议到医院就诊,需要排除一些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皮肤瘙痒,医院有各类滋补的膏方和汤剂,如养颜膏、健脾膏、固元膏等,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

食疗方做法推荐

萝卜猪肺汤

萝卜猪肺汤是一道美味的养生汤羹,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做法:猪肺500克,萝卜500克,杏仁15克。把猪肺洗净后切成小方块,萝卜切成5厘米厚块,与杏仁一起加水煮熟,放少许盐即可食用。

沙参玉竹老鸭汤

沙参玉竹老鸭汤是广东传统名菜,属粤菜系。适用于病后体虚或糖尿病属阴虚者。滋补效果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做法:老鸭1只,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生姜2片。北沙参、玉竹洗净,老鸭洗净,斩件。全部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煲2小时,加调味料后出锅。

石斛玉竹猪骨汤

铁皮石斛不仅可以宁神助眠、调节激素,而且性凉,对于降郁除燥、润肺养肝,非常有帮助。

做法:猪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冷水下锅汆水,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后去除浮沫,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炖锅中。将石斛、玉竹和红枣清洗干净,红枣去核,一起放入炖锅中,倒入适量清水,中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再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生熟地龙骨汤

生熟地龙骨汤是以生地为主要食材的菜品。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皮肤粗糙、热气、长痘痘的人。

做法:生地60克、熟地20克、龙骨适量、蜜枣2颗、生姜一片。先将龙骨汆水,再将全部食材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煲2个小时。

五指毛桃汤

五指毛桃汤是广东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粤菜系。用五指毛桃根煲鸡、猪骨、猪脚等做成的保健汤。

做法:五指毛桃洗干净,放水里泡十五分钟。排骨洗干净过热水。材料放瓦煲里,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煲两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银耳莲子百合羹

银耳莲子百合羹是用银耳、百合、莲子制作的一道甜品。银耳富含维生素D,能防止钙流失,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

做法:银耳干20克,莲子150克,百合20克,枸杞子15克,冰糖适量。将干银耳去除杂质,撕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鲜百合洗净去老蒂,拔成瓣;莲子剔芯与枸杞洗净备用;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30分钟,加入枸杞、百合、冰糖继续煮30分钟,改小火煮至银耳彻底变烂、变浓稠即可。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范劭华 王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