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化 青春引领未来,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启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刘林杰
2024-12-21 10: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促进青年一代在文化科技创新领域的成长,助力深圳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12月20日,由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深圳青创智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以下简称:文化科技周)在深圳青创园龙华汇启幕。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媒体朋友等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科技领域的盛事。

多方携手  开启文化科技盛宴

文化科技周是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深圳市委宣传部发起,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十届。

本届文化科技周以“文化、科技、青年”为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科技项目推介、文化科技青年说、文化科技潮集市等内容单元。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做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观念普及、做好创新案例展示与推介,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行业发展。

深圳青创智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蒙宇介绍,作为一家资产运营管理公司,青创智园始终坚持做有温度的专业智慧园区开发运营商,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该活动致力于推动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贡献力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体现了中传华夏作为文旅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项目推介  展示融合发展成果

在文化科技项目推介环节,多个创新项目展现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红与虹公司(深圳微盐红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文星分享主题为《科技服务党建文化建设与推广》。红与虹是一家专注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专业机构,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来重构空间,更新人与城市、文化的连接方式。广州荣葆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创意设计师敖聪以《从传统到AI时代》为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讲解,向大家展示了AI技术如何改变设计行业的传统模式,提高设计效率和创造力。深圳链上旅行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孙海峰介绍了深圳链上旅行集团的使命和愿景,即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本次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进行文化科技项目推介,主要通过文旅中国APP以及中国文化传媒、文旅国际、文旅视界、环球文旅、文旅发布自媒体矩阵等平台推介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

专家学者 共话文化科技未来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正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新平台、新渠道,也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载体、新机遇。如何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运用科技手段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形态,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届文化科技周举办了“文化科技青年说”沙龙,来自文化、科技领域的5位青年专家学者,就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舒阳分享的主题是《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他介绍了文化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米兰理工设计学院中国社会创新项目课题组客座教授、正好设计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玉斌主张用中国文化去做品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军详细阐述了AI技术在文体旅游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在场嘉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讯狐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西财经大学VR虚拟现实产业学院原副院长吴桻分享主题为《AI和元宇宙技术在数字文旅应用》;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汪妍在发言中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创新的三重逻辑。

在沙龙上,青年们纷纷表示,文化科技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本届文化科技周文化科技潮集市在青创园龙华汇同步举办,以市集为媒,融合音乐现场、艺术现场等聚集城市的独特文化 ,呈现青年态度、分享美好事物,打造时尚潮流的青年文化圈。集市将持续至12月21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刘林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