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改革2024年十件大事出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2024-12-18 18:2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改革创新,勇当先锋

首创“费改保”模式、开通全市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办理点、落地全市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12月18日,罗湖区在“改革:先锋罗湖的破题之路”主题发布会上,发布了改革2024年十件大事。

自2024年以来,罗湖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系统集成、重点突破和改革实效,创新推出“发现-策划-推进-总结”的建制式改革模式。改革创新,勇当先锋,以下是罗湖区改革2024十件大事的具体内容。

制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先锋的实施方案》及413项重点改革任务。9月26日经区委八届六次全会审定通过《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突出对标对表、罗湖特色、问题导向,从13个领域、60个方面、提出413条改革措施,明确未来五年罗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以提高物业使用效益、增强市民体验感为目标,集成式探索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改革。8月8日印发相关改革实施方案,探索资源整合、社会化运营、空间置换等物业利用模式,预计2025年可直接减少财政资金投入7,000万元。

推出“费改保”模式,探索将购买服务费用转化为购买保险的保费支出,深化保险创新发展改革。10月17日,罗湖区推出“费改保”模式,探索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将购买服务的费用转化为购买保险的保费支出,覆盖住建、应急、街道综治、民生服务等4大领域、20余个场景,创新“小散工程”安全生产责任险等40个险种。

深化数字人民币建设改革,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加快产业集聚。10月28日,正式上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试行通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发放、使用、结算居家养老消费券。

启用首个陆路口岸离境退税办理点。12月16日,全市首个陆路口岸离境退税办理点在文锦渡口岸启用,发挥“即买即退”服务便捷优势。

落地全市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10月15日,罗湖落地全市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预计100亿元。同时,围绕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鼓励金融创新应用、支持特色金融发展三方面,出台首个区级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金融10条”,政策涉及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服务4部分。

引入社会化力量,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多元化运营改革。9月12日,东湖街道金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后正式启用,积极探索“政府+公益+商业”运营新模式。据了解,该党群中心通过“场地换服务、空间链资源”方式,日均人流量同比激增至580%,预计每年财政支出同比直接减少约48%-60%,通过反哺社区间接减少约20%-50%。

构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张网”基层智治体系。11月25日,《罗湖区智慧赋能基层治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以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为试点打造智慧社区标杆,探索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张网”基层智治体系,推出15分钟无人机航拍全覆盖巡山巡林、“一键”反向寻车、“会说话”的巡检机器人、鹰眼镜头等智慧治理场景。

推出以人工智能赋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政务运行、公共服务、党建、基层治理、城管、人员管理等领域打造一批智能应用场景,为加快“三力三区”建设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激发国有经济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11月22日,以“城市与空间综合开发运营商”为定位的直管企业深圳市罗湖产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强化风险防控及监管,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鼓励股份合作公司与区属国企合作开发集体用地,统租纳管集体物业,提高集体资产利用效率。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空间筹集平台,开展产业战略投资,深度参与空间盘活及招商引资,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终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