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深圳报业集团 胡鑫
国务院批复前海发展规划、印发河套发展规划,两大战略平台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支持河套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目前,与香港签署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安排,积极构建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正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形成。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3年9月27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就合作区的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合作区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导开发、建设、管理、服务提供法律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区长远发展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有益探索。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经济呈现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文推广22条改革典型经验,深圳改革“试验田”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2023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深圳在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涉企服务、改善民生和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的22条典型经验。这是继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发文推广深圳47条创新举措、2022年发文推广深圳18条经验做法后,再次发文推广深圳改革经验,三年累计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开展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
发布“四链融合”工作方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实施《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关于深圳市实施“四链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等文件,探索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经理人制,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全新体制机制的科研平台载体,构建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广泛构建更好的创新生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人才政策,集聚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
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推进科技人才评价、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等改革试点,深化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化改革,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2023年新当选两院院士4名、两院外籍院士2名,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679万人。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商事主体总量突破420万户
以特区立法促进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体制机制创新助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管理模式,形成《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规模10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的“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政策体系,华为云盘古3.0、腾讯混元等一批高水平通用大模型陆续推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加快拓展。
开展低空经济“集成式”改革,制定国内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支撑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960亿元,同比增长28%,深圳低空产业集群效应厚积薄发,低空元素渗透到百业百态。
创新便捷畅通跨境支付模式,深港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
深化“一老一小”改革,构建“民生七有”服务供给新格局
长城二花园“长者饭堂”。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完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2023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学位20.7万座,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加快打造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治理,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深圳惠民保”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创新“一次挂号管三天”等门诊就诊服务模式,“港澳药械通”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扩大至36种,率先出台《深圳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实行三日内复诊免挂号费政策。图源:深圳大学总医院门诊办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图片动态】
一场未竟的突围 回溯那个九七年的夏天,不知缘起何处的悸动,我一头扎进了西方哲学的迷雾中。彼时,“挣钱”是悬在眼前的显赫目标,学业于我,不过是走马观花,应付六七十分的稳妥游戏。未曾想,这刻意“节省”出的光阴缝隙,反倒成了豢养不驯思想的沃土。 年少的慷慨真好,时光可以任性地挥霍在看似无用却闪烁趣味的事物之上。而今悬在人生的半途,进退维谷的夹缝里,再不敢有片刻轻慢岁月的奢侈念头。每每念及此,胸腔里便涌起一股近乎悲壮的不甘——这麻木的平衡,这世故的妥协,岂非辜负了当初那份横冲直撞的勇气? 在一次读书会,谈及心灵困境,我近乎刻薄地指斥那些贩卖廉价安慰的鸡汤与无病呻吟。文字最大的傲慢与虚妄,莫过于将一己书写的痛苦想象,强行涂抹为放之四海的普遍真实,企图以此消解个体抗争的重量。 那些未经审视的人生,真的不值一看。那份无处不在的“心灵无着”与日复一日的纠烦,本身便是个可疑的谜团。置身繁华如深圳者,身陷某些内卷的湍急洪流,疲态成了常态,友人诉说每日被挤压的窒息感。 我反问她:在风涛海浪间浮沉的你我,如何做到不畏人言笑,守住那份本心?那拽住衣角的挣扎,那不得不松手的遗憾,是否源于在人情构筑的坐标上,彼此渴求依赖的温暖?还是执着于依赖中确认自我的尊严? “依赖”与“自尊”,天生相克,缠斗不休,撕扯着人格的统一疆土。我们太渴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竭力踮脚靠近世俗设定的“优秀”,反而一次次模糊了视线,弄丢了那颗曾能映照整个天空、不染尘埃清澈的心——那份清澈的爱和对生命简单的眷顾。 “知道吗?七岁田埂上的我,以为双脚永远踩在泥里。远方是同村少数人的奢侈品,而他们即便启程,也终有归期。” 而此刻的我,倘若仍囿于那片田垄之上,想必会拼尽一切也要刺破那层无形的樊篱。既深知此去恐无回路,又茫然四顾不知星火在何方。但这挣扎本身,就是生命不妥协不安分
炒面线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