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州大学“同心筑梦”青马学子实践团赴英德举办田野音乐会及系列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双百行动”中,让乡野充满“文艺范儿”,成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道青春风景线。
据悉,本次实践活动由广州大学教务处、广州大学校团委和英德市英红镇锦田村委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同心筑梦”青马学子实践团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题,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实践活动,并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独立完成从田野音乐会创意、策划、执行到拍摄成片全流程,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积极担当。
除音乐会外,该实践团还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自然风光与基础教育,组织包括面向当地小学开展的“放飞心灵”教学实践、“农家书屋”读书演绎体验,面向村民开设的“希望”集市、英德特色产品双语直播推介等系列实践活动,并拍摄制作英德寻访之旅特别节目,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在乡村田野中留下坚实的青春足迹。
田野音乐会集结广州大学学生艺术团、音乐舞蹈学院的众多优秀歌手和乐团,民乐、西洋乐、京剧、摇滚、流行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轮番上阵,同时融入当地群众的特色表演,吸引所在乡镇及周边村落的众多村民前来打卡。现场露天音乐会配合兼具教育和文旅特色的互动项目,为乡村群众带去精彩纷呈的文化和教育体验。
夜幕下,村民们围坐在田间“聚人气”,不仅是摇滚乐、爵士乐、阿卡贝拉演唱等流行歌曲,来自广州大学的管乐团、民族室内乐团还特意挑选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曲目,也让音乐厅里的高雅音乐和浸润传统风采的京剧更接“接地气”,拓宽村民们对音乐认知的边界。这场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的演出,线上线下接近2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超过7万。
据介绍,此次英德锦田之行,还集结广州大学学生广播台采访调研团队、新闻与传播学院直播拍摄团队、外国语学院双语直播带货团队的力量。他们走进英红镇红旗茶厂、锦田村蔬菜种植合作社、芦花鸡养殖场采访调研、拍摄宣传片、直播推介特色产品,为吸引更多关注与投资,通过网络宣传亮出招牌、做响品牌。
来自该校外国语学院的“如炬晨曦”突击队开展独具特色的双语助农直播,数据流量最大的一次共吸引1.1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近万元。广州大学采访团队沿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振乡建”突击队的足迹,打卡为锦田村量身定制的墙绘作品。该学院结合锦田村茶园、蔬菜、黄花风铃等特色,创作出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墙绘,让锦田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他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治理和村风村貌改善,利用废弃轮胎、水泥空心砖等物品,搭建起美观实用的座椅,并构建多个微景观,让锦田小学环境更加舒适、家长等待不再枯燥。实践团还为锦田小学的小朋友们精心设计一套治愈心灵、“种植”梦想的多元化公益课堂,让他们更具像化地走近科学。实践团也特意为该校“农家书屋”挑选适龄的一百本优质书籍,正向引导小朋友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此外,“希望”集市则是本次实践活动结合文旅元素的一次创新做法,摊位设置手工制作、创意扎染、惠民游戏等,兼具趣味和教育意义。广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深入挖掘青年大学生可为能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组织多支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带领青年大学生与国家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在实践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今年已组建363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共有学生5926人(含本科生、研究生、港澳生)、教师229人参加,对接县镇村需求231个,成功结对223支,服务区域涵盖粤东、西、北,提供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等领域服务。
广州大学还成立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州大学仁居镇、英红镇、广福镇3个工作站,建立21个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18个,注册及结对情况位居全省前列。这些青年学子们以科技创新、文化驱动、融合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该校也将持遵循“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围绕重点项目和院校特色,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索更多元化的校地合作交流方式。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