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4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第十八届客家文化节”(以下简称“深圳民间文化周”)将正式拉开大幕。据介绍,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设主、分会场,包括展览、展演、民间文艺大师课、传统文化进校园、客家山歌进校园等活动单元,将在10月29日至12月8日陆续举办20余场活动。
据悉,本届活动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总承办,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化馆联合承办,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光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经济学院、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非遗与民间艺术委员会协办。
主会场:民间文艺云端、校园绽芳华
10月29日,在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古代艺术)开幕的“第八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将正式拉开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的序幕。
“第八届深圳民间工艺精品展”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示深圳民间文艺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展出深圳民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59组170余件工艺精品。展品涵盖皮影、陶艺、面塑、棉塑、剪纸、木雕、核雕、贝雕、玉雕、皮雕、铁画、刺绣等近40种艺术品类,基本涵盖了深圳市民间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且匠心独具、技艺精湛、风格质朴,彰显民间工艺鲜明的地域特色、跨界的文化融合及多元发展的时尚潮流,各种工艺类型的精彩作品相映生辉,映射出深圳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的气象与风格。据悉,展览将持续展至11月17日。10月29日、11月9日,在深圳博物馆将举办“深圳民间文艺家现场展演展示”等活动,让市民群众更好了解民间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有机会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的制作流程。
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将延续往年做法,继续开设民间文艺大师课,杨宏海、梁冰、黄伟雄、李元庆、王芳5位民间文艺大师将走进深圳多所高校课堂,为学子们送去民间文艺的丰富精神食粮。此外,优秀民间文艺家将走进深圳多所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民间文艺表演、非遗手工、大师现场展示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民间文艺的博大精深,引导孩子们自觉成为民间文艺的弘扬者、传承者。
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之第四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终评)将于12月1日在深圳市文化馆举办,届时由国家、省、市民间文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将对41个参演作品进行评审并确定各类奖项。12月8日,入围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将在“云端”进行展演。本届展演的报名作品共有157个,数量与类型均创历年新高。
分会场:非遗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主会场文艺大咖、精品力作荟萃,分会场亦主题鲜明、节目异彩纷呈。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分会场活动分别由光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南山区曲艺家协会、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宝安区一雍博物馆、宝安区航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
本届深圳民间文化周分会场将开设两个非遗主题展览。其中,“传承非遗之美,领略中华之风”艺术精品展及配套活动,将于11月4日至30日在深圳百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举办,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介绍麦秆画、珠绣、木雕等非遗技艺的风格特点和演变过程;邀请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举办非遗文化讲座和珠绣现场体验活动,让市民群众了解相关非遗知识,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
11月22日至12月,2024年航城街道“非遗风”暨民间文艺非遗在社区“核雕宣传月”活动将在航城街道黄田公园举办“核雕宣传月”开幕式,主题展融合了谢氏核雕、黄麻布舞狮队、夏氏灯笼、竭立魔术、结缘奇石、特色美食等航城街道特色非遗项目。观众可以近距离、全细节欣赏指尖上的艺术。
11月8日至16日,第四届光明烙画嘉年华将在光明烙画基地开展。其中的烙画艺术作品展设“光明村落文化”“光明风采”“客家文化”3大主题,另设亲子烙画体验、文创作品展示、客家民俗体验等活动单元。
11月10日,“青春承韵,陶铸非遗——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陶艺行”将在宝安区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涵盖陶艺文化小课堂、陶艺制作实践、烧制体验、陶艺作品成果展等环节,助力培养青少年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促其主动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1月23日,“说唱新时代,曲韵客家情”——客家民俗展演将在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届时,客家舞蹈、客家山歌、黄梅戏、相声等精彩节目将一一上演,深圳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彰显,海内外客家同胞的情感联结将更加紧密。
11月29日,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塘朗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第13届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将亮相。作为该校的重要品牌活动,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在该校已开展了12年,让客家文化根脉逐渐根植到现代师生心田,并到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
(活动方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