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之音香江回响,“二胡大师闵惠芬先生经典作品纪念音乐会”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4-12-10 22:1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摘要

12月8日晚,《二胡大师闵惠芬先生经典作品纪念音乐会》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

本场音乐会由刘炬担纲指挥,程秀荣担任指挥、独奏及领奏,云集著名二胡演奏家赵剑华、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二胡及高胡演奏家胡兆轩 、扬琴演奏家王珑等,由香港城市中乐团呈献。

音乐会演出了闵惠芬编曲的《洪湖主题随想曲》(二胡与乐队)《阳关三叠》(二胡独奏)以及《喜送公粮》《红旗渠水绕太行》(二胡齐奏),《春诗》(二胡独奏)和《哀歌江河水》《新婚别》《长城随想》(二胡与乐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澡雪垢滓,以艺通心。

2024年既是香港城市中乐团成立三十周年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逝世十周年。《二胡大师闵惠芬先生经典作品纪念音乐会》是香港首次举行全部由嫡传及再传弟子担纲主演的、纪念二胡大师闵惠芬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特邀闵惠芬之子刘炬(现任中央芭蕾舞团常任指挥)担纲指挥并由入室弟子暨香港城市中乐团艺术总监、以演绎大型作品及传统经典乐曲著称的二胡名家程秀荣担纲指挥及独奏、领奏;更邀得闵惠芬的首位入室弟子、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赵剑华,最年轻的入室弟子、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与文华奖双金奖获得者陆轶文,闵惠芬的再传弟子胡兆轩、周浩旸等同台演奏,数代同堂,具有特殊的意义。

香港城市中乐团表示,这一场经典作品音乐会几乎囊括闵惠芬最有代表性的传世之作,具有特殊意义。乐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中乐发展,更在促进与海内外音乐界交流上不遗余力。未来将一如既往把传承国乐经典、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乐团的责任和使命。

闵惠芬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她开创了“声腔化”的演绎理念,将戏曲及民歌唱腔融入二胡演奏中,在国际上赢得极高声誉,经典作品有《江河水》《长城随想》《新婚别》等,创作及改编作品有《洪湖主题随想曲》等。

当晚演奏的开篇之作《洪湖主题随想曲》由闵惠芬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张敬安、欧阳谦叔的《洪湖赤卫队》改编而成,其中明显带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插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音调,技法上更是她“器乐演奏声腔化”理念的具体实践。1977年元旦,闵惠芬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此曲,并连续演出六场。本次演出中,程秀荣指挥、陆轶文演奏,充分展现了乐曲的内涵与风骨。

《阳关三叠》是闵惠芬在吸取古曲琴歌之高雅韵味的基础上,发挥二胡自身如诉如歌的绵绵情致改编。全曲悠长如丝的弦音刻画出挚友之间万里相似之深情,离愁别绪之伤感。胡兆轩独奏将离愁别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喜送公粮》和《红旗渠水绕太行》这两首闵惠芬老师的经典曲目,曾在20世纪大受欢迎,表现了美好生活的盎然生机。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由闵惠芬首演,根据杜甫的同名乐府诗创作。乐团二胡演奏家程秀荣再现此曲,用二胡凄美深沉的音色,塑造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1980年5月“上海之春”音乐节,由闵惠芬首演。《江河水》也是一首二胡名曲,在众多演绎者中,尤以闵惠芬的演奏闻名。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与香港城市中乐团合作,上演改编后的协奏版本,于哀婉中寄寓激越悲壮。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可谓闵惠芬二胡艺术的顶峰与丰碑,同时也是她“器乐演奏声腔化”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京剧、昆曲、古琴等等传统包罗万象。《长城随想》由闵惠芬在1982年第十届“上海之春”上首演。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力量的象征,闵惠芬的演奏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长城博大、壮观、苍劲、深远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该曲也是当晚音乐会的压轴之作,刘炬指挥,赵剑华领衔二胡独奏。

正式演出结束后,音乐会指挥、闵惠芬之子刘炬对香港音乐界、观众对闵惠芬的怀念表达了感恩、感谢。刘炬同时表示,母亲闵惠芬教学场景历历在目,“我看到程秀荣老师,脑海里浮现的还是他来我家上课的画面,一切宛如昨日。” 刘炬说:“这场音乐会的举办,让我看到母亲的音乐精神在继续、在传承。香港城市中乐团兢兢业业筹备音乐会,令我十分感动。”在刘炬的号召下,音乐会临时加演了安可曲目《赛马》。

(图片由演出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