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4年光明科学城论坛启幕,主论坛现场,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的演讲成为焦点,为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勾勒崭新蓝图。
樊建平开宗明义,点明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乃时代大势所趋。他指出,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国内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节点,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意义深远。国家创新与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使我国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从国际视野审视,欧洲已将新型研究型大学视为社会发展突破口,其发展路径为我国提供宝贵借鉴。他认为,我国虽高等教育成果斐然,支撑起工业化高速进程,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在顶尖科研成果产出上仍存差距。“目前,加速自主人才培育迫在眉睫,大湾区经济腾飞对高等教育的依赖更甚,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缩小差距、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深圳理工大学应运而生,恰是应时之举。”樊建平说。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什么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办学模式的新,深圳理工大学无理学院也无工学院,所设学科都在交叉领域间。”现场,樊建平介绍道,深圳理工大学精准锚定新型研究型大学航向,以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开创新局,打破学科固有藩篱,学校的七大学院聚焦交叉领域精研深探,构建目标导向的建制化科研体系。培育模式革故鼎新,“三院一体”携手共育英才,“4 + 1”课程体系匠心独运。
“学生在深圳理工大学只上4天课,剩下一天必须进到实验室里。”据樊建平称,深圳理工大学的学生自大一便踏入实验室,深度参与科研,累计实践时长与 985 高校研究生相当。其学制规划灵活,“3 + 5”模式打通本科与博士连读通道,8 年即可完成博士学业,高效培养高层次人才。
在谈到产学研合作时,樊建平表示,深圳理工大学依“选建学院、成就学科、强盛产业”理念,构建“六位一体”学科建设模式,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各学院紧密联动国家级科研平台与产业集群,确保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学生从入学便深度嵌入产业创新链条,与联想、华为等巨头协同创新,产学研无缝对接。
在谈到科研实力时,樊建平介绍道,深圳理工大学目前有超 40 位海外正教授加盟,外籍教师众多,师资队伍堪称雄厚多元。此外,学校坐拥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及重大科技设施,2023 - 2024 年“CNS”及其子刊论文频出,2023 年正刊发论文量居全国高校第十,彰显强劲科研实力。“光明科学城是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科研设施最富足的地方,为高校的老师及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科研环境和基础。樊建平说。
最后,樊建平展望深圳理工大学的未来发展时讲到:“深圳理工大学将扎根光明科学城创新沃土,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探索第四类开放型大学征程中砥砺前行,为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区域创新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引领新型研究型大学迈向卓越,携手各界共创光明科学城世界级辉煌未来。”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