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探索惠及全球的新能源创新之路”专题会议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召开期间成功举办。多位密切关注新能源发展的国内相关领域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会议主题,与会嘉宾就“支撑碳中和的新质生产力研究”“绿电、绿碳、绿氢等新能源技术创新”“数字化智能技术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科技创新与金融工具融合推动新能源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甲醇经济”撬动绿色能源新赛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紧扣双碳目标,拉开了我国能源体系跨入深刻变革关键期的历史帷幕。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全年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锂电池产量占全球58%,支撑超过10万亿产业发展。
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面板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平说,目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是非常突出的,支持着中国和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在2009年时,还流传一句话:太阳能烧焦了,风能疯了。”张建平回忆道,那时候这两种能源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燃煤。而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市场竞争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产业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的放大,各个企业和地方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尤其是VC(风投)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过去这些年的投入可以跟IT领域的投入相提并论,各个地区和行业取得非常神速的进展。“综合下来,我们就打造出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提出了一个概念——“液态阳光”的氢能源技术。“液态阳光”就是通过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然后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也就是说,太阳能通过二氧化碳作为一个载体变成甲醇,甲醇作为一个能源的载体,把太阳能储能在甲醇当中,相当于把阳光储存在油桶里。这一过程不仅利用了可再生能源,还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绿色低碳转型,绿氢非常关键,它像是一篇命题作文。”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涤非博士指出,电解水制氢,怎么更好地储氢、运氢,在整个社会和工业过程再造中发挥作用,是大家共同面临非常关键的命题。当然,氢的储运也是非常有挑战的,在所有储运的方式中,甲醇是能量密度最高、储运成本最低、安全性最好的一个媒介。国内外专家都认为甲醇经济,特别是“液态阳光绿氢”的甲醇,是跨越油气时代、真正实现能源自主安全的一个关键。
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管理部总裁阳必飞认为,光储平价时代即将到来。1秒1公里,5分钟充电200公里,充电体验“跟加油一样”已经成为现实,电动汽车的市场正在爆发大变局。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爆炸式发展,算力进一步加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AI正在重塑千行百业,并将给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各个带来革命性变化。
阳必飞介绍,面向新时代的机遇,华为数字能源持续聚焦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加速变革发展,打造“三新”的能源基础设计,即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新型电动出行能源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为社会变革保驾护航。
在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华为数字能源推出了智能风光储发电机,通过AI+构网的技术,让光伏发电从电流源变为电压源,从跟随电网走向支撑电网,为新能源的发展扫清关键障碍,将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这个世界级的难题。
在新型电动出行方面,汽车产业正在开启全面的超充化,从2021年到2024年,超充车型快速增长到140款以上,预计到2028年,新增的超充车型占比将会达到80%,大倍率电池技术是全面超充化的能力基础。今年,华为已经完成318川藏线超充绿廊的全线贯通,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了23座超充站的建设。
从智能计算产业发展来看,该公司智算中心园区的未来方向,将是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华为数据中心将持续引领超可靠绿色智能计算,让每一瓦特去承载更多的算力,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