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800多次免费护送“瓷娃娃”,深圳“水哥”获奖了!

读特新闻记者 谢婧 文/图 张越洋 李剑文/视频
2024-12-04 18:1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全年无休,9年免费护送800余次“瓷娃娃”就医,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为他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深圳志愿者圈里有名的“水哥”,获奖了。

水哥是龙华区福城街道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罗湖区深蓝志愿者协会理事吴鹏水,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喊他“水哥”。

“不忘初心,义路坚持21年”是水哥的微信名。投身志愿服务时长每增长一年,这个微信名里的数字就增加一次,这是他提醒自己坚持志愿者服务的特别方式。

水哥的朋友圈里常年更新的都是接送“瓷娃娃”、献血、贫困助学等各种志愿活动。9年里,他已经800多次免费护送全国各地的“瓷娃娃”在深圳就医,被称为“瓷娃娃”的守护天使。

12月4日,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为水哥吴鹏水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颁奖词

无数次起早贪黑,无数次免费陪同,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瓷娃娃”在异乡撑起一方温暖的港湾,也带动更多人踏上守护罕见病患者的公益之路。


一封求助信开启“瓷娃娃”9年守护路

2015年8月,吴鹏水所在的深蓝志愿者协会,连续三天收到同一封救助信。写信人是一名成都的志愿者,他紧急“召唤”深圳志愿者帮助当地一名“瓷娃娃”小雨前往深圳港大医院求医。他进一步求证信息获知,“瓷娃娃”小雨的情况很紧急,双腿已严重变形。“当时小雨已经没法走路了”,吴鹏水果断承担起小雨在深圳的就医陪护。

这是吴鹏水第一次接触到“瓷娃娃”这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从这一次开始,他在送医、陪护的全程看见患者的痛苦,也看见患者家庭的不易。他开始自学护理知识,守护这些“瓷娃娃”。

水哥抱着“瓷娃娃”走很远路后,蹲在地铁里缓缓。

“瓷娃娃”是对成骨不全症患者的俗称。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疾病,也被称为脆骨病或玻璃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骼脆弱。患者的骨骼非常容易骨折,即使是轻微的碰撞或日常活动中的压力也可能导致骨折。目前,这种病症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孩子越小越容易反复骨折,对正常人来说只是轻轻一碰,但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严重骨折。”水哥告诉记者。

24小时在线  9年800余次风雨无阻守护

“‘瓷娃娃’家庭很不容易,需要有一个人专门照顾,孩子治疗周期长,而且每次治疗费用颇高。”在水哥的记忆里,他所接触的患者家庭,大多是从孩子婴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四处奔波,求医问诊,不少人还走了弯路。许多家庭打听到港大深圳医院时,就像看到了新的希望,会即刻动身前来治疗手术。

“瓷娃娃”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接过许多来自偏远农村的求助家庭家,最远的患者从新疆、西藏来。”水哥表示,许多家庭都是第一次来深圳,再加上“瓷娃娃”大多无法自己行走,有的甚至连轮椅都没法坐,只能用小板凳支撑起来一步步往前挪。他们很需要他人帮助,而且帮助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才能避免已经骨折的“瓷娃娃”遭受二次伤害。

水哥送医“瓷娃娃”。

自2015年,水哥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义务陪护各地来深求医的“瓷娃娃”。“我随时都可能接到救助,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只要他们需要我就马上出发。”水哥表示,9年来自己几乎全年无休,到高速路口、火车站、机场免费接送全国各地来深求医的“瓷娃娃”。

水哥曾接过一个从安徽赶来的“瓷娃娃”小欣。由于股骨骨折,小欣只能躺在汽车后备箱,跨越1400公里历经16个小时颠簸才到深圳。路上小欣因疼痛一直哭泣,见面时,眼睛已经哭肿。水哥见状也不忍落泪,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怕,水叔叔来了,马上带去你医院。”经过几年的治疗,小欣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能自己直立行走。

“周末、寒暑假来看病的孩子最多,现在一年护送100多次。”每次送医后,水哥都会和患者家庭保持联系,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恢复情况,以及在有需要时为对方提供后续帮助。“看见水哥在,我一下子放心了。”这是他在接送病患时,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

每次接送后,家长总会发来感谢。

在水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加入守护“瓷娃娃”的队伍中。从2015年的5名志愿者扩展到了如今的20名,他们已经免费提供了800余次“瓷娃娃”的接送、陪护服务。仅在今年,就有90名“瓷娃娃”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步康复。在水哥对接的“瓷娃娃”中,最小的仅几个月,最大的近50岁。“看见他们每次比上次好,能够正常走路、上学、生活,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我会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

实际上,守护“瓷娃娃”只是水哥志愿服务范围中的一个“板块”。从2013年来深至今,水哥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到11136小时。

水哥定期去养老院陪老人理发、为他们剪指甲、清洁。

日常生活中,水哥不仅是“瓷娃娃”的水叔叔,还是孤寡老人的“儿子”。他会定期带上理发师去养老院给老人理发、剪指甲。“老人家也希望自己好看,希望有人陪。”他也是困难儿童的“爸爸”。十多年前,水哥带上儿子一同参加一个扶贫活动。在活动中,他决定资助两位与自己儿子同龄的贫困学生上学。此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带着学习用品去河源探望她们。如今两位“女儿”和自己儿子都已经读高三了。他还坚持18年无偿献血,目前已累计献血63次、献血量达1.82万毫升。

日常生活,水哥坚持定期无偿献血。

采访的最后,水哥在办公大楼门口陪记者等车,路过的同事、外卖小哥、清洁大姐……每一个人都会特意过来和他打招呼:“水哥,一起吃饭啊!”他对每一句都会回应,然后笑笑说:“这一带很多人都认识我,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或是附近工作的人,全喊我‘水哥’。”

提起未来志愿服务的计划,水哥表示,以后会继续为“瓷娃娃”送医、陪护,也会尽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直做到自己老得做不动为止。”而被问及为什么愿意多年来奉献出自己的业余时间投身公益中时,他仍是最朴素的一句“能帮就帮,帮了就坚持。”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谢婧 文/图 张越洋 李剑文/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