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农历龙年的除夕为2024年2月9日,这是近几年最后一个年三十。从2025年开始直到2029年,连续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
这些日子分别是
2025年1月28日
2026年2月16日
2027年2月5日
2028年1月25日
2029年2月12日
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榜
大年三十去哪儿了?
没有大年三十,都是月亮惹的祸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国农历历算规则有关。我国农历历法中,农历月主要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而制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在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地球上看,月亮呈现出不同相貌。当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时,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这个时刻的月相称为朔,当天称为朔日,是每个农历月的初始日,称为农历初一。因此,初一在每个农历月都会出现。
王科超介绍,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之间的间隔就是农历的一个月,被称为朔望月,平均长度是29.53天。实际上,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为29天多。本世纪内最短29.27天,最长29.82天。取整计数,农历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前者30天,后者29天。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大年三十就会“缺席”。
农历月的安排取决于实际月相,大、小月排列与公历月有所不同。总体说来,二者间隔排列的比例高一些,有时也会出现连续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的情况。“根据长时间的统计来看,有年三十的比例略高一些,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也属正常现象,但较为少见。”王科超说。
腊月逢小月不少见,但除夕一直都在
据介绍,腊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见,大约三到五年就会出现一次。
如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不过,由于平均月长稍多于29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现的次数要稍多于小月。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表示,“朔日的确定是根据月亮和太阳的真实位置来确定的,而且朔望月周期本身也长短不一,所以年三十时有时无并无明确规律可循,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虽然年三十会“消失”,但不管是腊月二十九还有腊月三十,作为传统节日的除夕却一直都在。
统计显示,未来26年,也就是到2050年,农历春节前一天为大年三十的共有14次,没有大年三十的有12次。
此外,根据闰月规则推算,2262年闰正月,所以,2262年有2个春节。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过年了呢?
(来源:光明日报、极目新闻、新华社、新北方)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