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是为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展,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
“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它是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展现了亚洲先民扬帆远航、劈波斩浪,创造海洋文明的辉煌历史,揭示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熙攘往来的盛况。
1998年,“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发现,出水了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展览名称中的“宝历”,取自沉船出水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彩纪年碗外壁的阴刻文字“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宝历,是唐敬宗李湛(809-826年)的年号。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由于外销瓷一般会在制作出来后尽快出售,因而船上货物的制作大致就在宝历前后。据介绍,“黑石号”上陶瓷器数量高达6万余件,涵盖了唐代南北方著名窑场的诸多精品,如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彩绘瓷、白釉绿彩器等,填补并加深了人们对唐代瓷器生产的认识。3件完整唐青花盘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便已远销海外。出水的金银器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八棱金杯、金盘及鎏金银盒的精美程度可与陕西何家村窖藏的金银器相媲美。扬州是唐代重要的铸镜中心之一,“黑石号”沉船出水江心镜是目前所见唯一有明确纪年并能与文献记载吻合的实物证据,所铸铭文“扬子江心百炼造成”明确了此镜即为扬州朝贡之“江心镜”。
“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发现最大体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本次展览是这批收藏在中国的首次公开亮相。除白釉绿彩器、唐青花、江心镜、金银器等珍贵品类外,上海博物馆结合自身馆藏,同时向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借展,荟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巩义窑唐青花、长沙窑外销瓷、扬州和青龙镇考古出土品等各类对比物,以丰富观众对9世纪唐代社会生活与海上贸易的全面认识。
“宝历风物”展是上海博物馆疫情恢复开放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曾因疫情四度调整计划。这批海外唐代文物精粹首次集体亮相中国,是继2019年上海与新加坡开启全面合作新机制之后,进一步深化人文艺术方面的互通互鉴。
展览于15日免费对外开放,并持续至2021年1月10日。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