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抓紧抓实抓细就业服务工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张菲妮 文/图
2024-11-26 09: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就业是“国之大计”,亦是民生之本。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深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成效显著。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把就业服务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市就业人口规模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异地务工人员900万人以上,为全国全省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高校毕业生,我市精心筹备了覆盖全年的一系列高校毕业生专属招聘会。

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以前我们找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去跑各种线下招聘会,现在好了,就业驿站建在家门口,可以随时随地来咨询就业创业政策,真是太方便了。”黄先生此前在龙岗区一企业从事一线操作技术岗位,因为身体原因,他想换个不上夜班的工作。前不久,他路过龙岗区龙城街道就业驿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来咨询,得到驿站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当天下午就接到了企业面试的邀请,没几天就找到了工作,这让他喜出望外。

今年7月刚毕业的小张前段时间有点烦,她面临着求职的压力,自己在线上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10月她参加了龙华区观湖街道举行的惠民就业服务日活动,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的“前沿阵地”作用,助力求职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小张也因此机缘巧合地走进了街道“龙小跃·就业驿站”。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工作。”在驿站,工作人员不仅帮她优化了简历,还根据她的所学所长,有针对性地进行面试技巧的辅导,目前她已经通过了龙华区某科技企业的第二轮面试。

这是深圳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增进民生福祉的缩影之一。深圳指导各区积极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大力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工作。各区根据辖区企业、人口布局,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粤家政服务站等平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就业驿站,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零工岗位介绍、岗位匹配、培训指引、补贴指引、岗位开发(含见习岗位)、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基础公共就业服务,构建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就业帮扶,让劳务输送匹配更加精准集中,求职者通过“就业驿站”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到更多适合自己的招聘信息;同时“就业驿站”成为企业社区招聘的“落脚点”,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一方面也拉近了企业和求职者的距离。

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深圳正在实施《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工作方案》,通过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设、打造全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生态等8大具体举措,预计至2025年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欢迎您!深圳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普惠性就业政策和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无论是不是深圳户籍,我们都提供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市民只要走进任意一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能按统一标准免费享受政策法规咨询、求职招聘、就业指导、失业登记、就业援助等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各区均设置了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驿站81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150个,就业援助、创业补贴等30多个补贴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多渠道网上办理,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贯通、协同联动、一网办理、运行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深圳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联手打造的“1+5”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离岸服务平台布局已经基本成型。图为在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共创空间举行“深圳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推介会”。

精细化职业指导服务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恰逢金秋好时节。近日,2024年金秋招聘月招聘活动在全市各区陆续拉开帷幕。其中,“‘就’在金秋,‘职’面未来——坪山区2024年金秋招聘月招聘活动”于11月5日在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广场举办,吸引了辖区居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失业人员等多个群体的广泛参与,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招聘会上有专业的职业指导,退伍军人张先生表示受益良多:“以前从没有谋划过职业未来,现在清晰了很多。”而40岁的待业人员王女士也在职业指导师的指点下,重新选择就业方向,“他们分析了我的优势和经历,再结合我的实际情况,给我提出了好几个建议,都很中肯。还教我怎样修改简历,怎样显得更有特色更有内容。”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兜底作用,统筹组织全市各区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专项招聘行动。

目前,全市各区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为失业登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精细化职业指导服务,把职业指导服务穿插到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课堂式”集中授课和“课件式”自助学习相结合形式,不断丰富职业指导服务内容。同时积极组织发动优质职业指导专家资源面向用人单位、就业群体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等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指导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上,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虞金晶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一路过关斩将,荣获“职业指导全国十佳”称号。“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化、技能性工作,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再次找到人生方向,开启新的职业生涯,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她表示。

记者获悉,深圳不断促进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基层就业服务人员参加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或职业指导技能等级认定,持续推进我市职业指导专家库建设,着力提升职业指导服务水平。其中,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职业指导师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指导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深圳职业指导队伍选拔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

深圳全面摸清就业援助对象底数、多渠道收集援助岗位信息、多种方式灵活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积极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强化对登记失业劳动者的跟踪调查服务,建立定期联系服务制度,按照属地化原则,每月至少一次主动联系登记失业人员,根据其需求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分类服务。

深圳把职业指导服务穿插到各类招聘活动中,提供个性化、精细化职业指导服务。

拓宽渠道优化环境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0月12日,深圳最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第28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620家企业带来了超过3.4万个优质岗位,现场人头涌涌,线上线下共吸引近4.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

“深圳有活力,企业多、机会多,希望今天能看到我心仪的单位和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会计专业的吴同学一大早就拉着行李箱开始在会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当天一早,她们学校4辆大巴浩浩荡荡开过深中通道,将200余名师生送抵深圳会展中心。

记者获悉,深圳举行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已经成为华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其中当天省内各大高校就组织了170多辆大巴车,护送学生过来参会求职。

而省外高校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派出了招生就业处处长李燕等9位老师“打头阵”,希望与更多优质企业当面对接;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就业指导教师还在现场进行手机直播,把现场的一手信息传播给留校学生。

青年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和希望!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积极落实我市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工作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首先就是要拓宽其就业渠道,提升其就业能力。”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高校毕业生,我市精心筹备了覆盖全年的一系列高校毕业生专属招聘会。除了年底规模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外,还积极举办多场校园专场招聘会,通过提前调研摸准毕业生专业布局和就业需求,筛选契合度高的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每场组织100家以上深圳用人单位免费参会,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平台,同步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助力毕业生找到理想岗位。

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指导全市13所高校均建立了校园就业创业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加优质精准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等服务。

深圳还积极走出去,在内地高校设立全新运营的跨区域就业创业服务站,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创新创业、就业促进等领域的合作,为有意来深就业创业的内地高校人才提供包括场地保障、项目展示、资金支持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同时组织深圳企业深入校园举办招聘会,将政策、岗位、服务直接送到高校毕业生身边,推荐优质且适配的就业机会,以促进他们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

近日,“深i你·圳就业”系列专题2024年校园推介暨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分别在西安和兰州火热启动,活动上,深圳在西北工业大学和兰州大学设立的跨区域就业创业服务站正式授牌启动,吸引了众多高校毕业生踊跃参加。“以前找工作都是在网上盲目地投简历,对深圳的企业了解并不多。这次活动让我能和这么多深圳的知名企业面对面交流,可以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发展前景,还能现场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真的很棒!”

政策服务持续完善 创业带动就业质升量增

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荣小姐而言,深圳是一片沃土。

“我在贵州长大,大学去了天津。我认为深圳是一座经济发达且包容多元的城市,这里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了很多机会,所以我最终选择来深圳创业。”创业过程中,荣小姐享受到了深圳提供的创业扶持政策,涵盖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指导等方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创业的压力,而且还有专业的创业导师为我们答疑解惑。”她表示,这些帮扶政策对于初创者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创业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深圳持续升级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

今年深圳重新修订了《深圳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持续对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新政将重点扶持对象范围由深圳户籍人员调整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网络商户、脱贫人口、农民,继续保留港澳台居民,惠及面更广。

新政将贷款额度上限与吸纳就业人数挂钩。在吸纳就业方面,在提出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分别为60万元和500万元。带动5人以下就业的,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为30万元和400万元。

新政调整小微企业贷款相关要求。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对象范围必须是重点扶持对象,吸纳比例从20%降为10%,超过100人的企业吸纳就业的比例从10%降为5%。小微企业贷款最长期限从3年调整为2年。调整利率分担机制,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限仍为LPR+50BPs,但是财政贴息标准调整为贷款实际利率的50%。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调整的同时,我们持续优化贷款服务,将贷款经办银行从5家扩容到10家,包括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大大便利了创业者申请贷款。”

此外,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持续扩大优质创业服务供给,在生态平台创业服务专区开展创业导师线上值班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同时联合深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阳光暖企行”系列活动,陆续走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最新惠企政策宣讲、创新金融产品解读、融资问题现场答疑等,根据创业者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配套暖心的投融资服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联手打造的“1+5”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离岸服务平台布局已经基本成型。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坚持“一校一策”,精准对接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优化服务等举措拓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新空间,推动两地科技、人才、资金、政策、市场等融通发展,促进两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离岸服务平台建设以来成效显著,新增入驻我市市级港澳基地的港澳项目354个,在孵项目年产值超4亿元。”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上,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离岸服务平台荣获优秀就业服务项目全国三等奖。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张菲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