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访|传统与诗意:艺术家丘挺用艺术追问生命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20-09-13 22:47
摘要

丘挺的水墨探索一直注重笔墨的锤炼,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山水画如何表述内在的情绪,风格如何建立在有质量的笔墨表现上。

从深圳走出来的知名山水画家丘挺

他是一位功力深厚,在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的“学院派”艺术家;他是一位信守笔墨、在传统之路上与时俱进的“开拓型”艺术家;他也一位从深圳走出来的知名山水画家——丘挺

在不久前举行的“艺术深圳”展览上,丘挺带来了全新的展览“源——当代水墨邀请展”与观众见面,获得好评如潮。此次丘挺带来九件新近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他在艺术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些作品在水墨的运用上更放松自由,呈现出他在水墨创作的精进与求索。其中四幅是纸本作品,五幅日本金箔画,以及云南写生的作品,形式多样,面貌一新,呈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

荷之一   纸本水墨  48cmx36cm 2020年

已经是第四次来艺术深圳的丘挺认为,从开创到现在,艺术深圳的人气和整体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具有蓬勃向上的活力。“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之下,艺术深圳坚持举行线下实体博览会,引来很多关注,也振奋了市场的信心。它给我们提供无限的想象。”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丘挺,他畅谈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与新近的艺术探索。

思考艺术 追问生命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同时也让生活慢下来。

荷之二   纸本水墨  60cmx42cm 2020年

艺术家往往对周围生活的观察特别敏锐,也有自己的视角。谈及自己疫情期间的生活时,丘挺说,疫情期间,自己心情沉重,时刻关注各方的信息。他在家主要做做家务、陪陪孩子、每天日课写书法。与此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慈善拍卖活动,比如嘉德、匡时、三联周刊和清华大学基金会义拍公益活动等等,为公益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外化的形式,更是对生命的本体的反思与关照。丘挺说,这次疫情也让他回望与反思。“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警醒人们要放缓脚步了,减低各种无限的欲望与消遣我觉得在今天,人类对自身的克制很重要,人还是要有敬畏之心,要珍惜生活。”

丘挺肖像  郭亮摄影

上世纪初,不少艺术家对人的生命价值,人类命运的走向,产生忧虑与追问,进而通过音乐和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丘挺也在思考同一命题。他坦言,这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并不是一蹴而就。

对他而言,这样的创作并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图像对照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观照。丘挺说:“我的水墨主要以山水作为载体。山水呈现的是一个时空的概念,时间的长和短,永恒与瞬间的哲学关系里蕴含着对生命的一种不懈追问。这种追问将一直贯穿在我的艺术创作之中。”

与古为友 求新之念

盤龙  纸本水墨  138cmx23cm 2020年

传统国画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脉,它奔腾不息的生命来自独特的绘画语言。丘挺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从内心生发出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源自在创作的过程中,丘挺一直坚持重境界、重笔墨的路线。

知古求古,是丘挺在学习古今东西之后的自我抉择。为了直接与古代的大师“对话”,丘挺自学生时代就坚持临摹传世之作,此番苦功也造就他过人的造型能力,精湛的笔法,也让他的作品在捕捉生动对象、生动感觉与表达笔墨意趣之间更加和谐统一。

披云  绢本水墨  53cmx23cm    2020年

丘挺表示,面对传统,我们有变、有守,我追求的既有“思古之怀”,也有“求新之念”。丘挺的水墨探索一直注重笔墨的锤炼,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山水画如何表述内在的情绪,风格如何建立在有质量的笔墨表现上。他坦言,如何在今天的社会情境中呈现水墨的现代性与东方精神,以水墨探索一种西方没有的艺术理解和立场,水墨的纯度、深度和厚度能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东方性呈现,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近几年,丘挺的金笺水墨作品开始多了起来。他用金笺画太行山的《幽谷图》系列,包括后来画《山外之山中》或《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主题的创作,呈现出绚丽恢弘的诗意,通过打破叙事性山水的描绘,同时把迷离的意象,通过层层积墨、泼墨、晕染、铺水、凝水等手法加以表达。

傲徕峰   金笺水墨   50cmx35cm    2019年

金笺作品是丘挺实验性较强的系列水墨。丘挺说,刚开始也是未知性挑战与趣味性并存,要很有分寸地把控激情,很理性地计算丘壑结构推移。在保留原来比较扎实的勾、勒、皴、擦、点、染的笔墨功夫的同时,舍去叙事性的情景。当然这种功夫不是炫技式的,而是隐含的,作品有笔墨,但又处处不见笔墨,方成化境。

他对金笺作品的理解独树一帜,他认为,这些时隐时显的笔墨状态,很感性、很生辣,有时也略显稚拙,但往往是最生动,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这些笔墨经验以外的东西,才是我最有收获的东西,这就是我目前努力在做的:删拔大要,凝想成形;笔墨隐,境界出。”

一如马克·罗斯科所言,绘画的生命依仗观者的默契共鸣。观丘挺的作品,总能感受笔墨之间有一种诗意在静静流淌。观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他投入其中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

激活传统 尝试跨界

松赞林寺   绢本设色   80cm x60cm    2020年

在丘挺看来,传统的资源丰厚,在当下,我们如何解读传统,怎么把传统重新注入当代,让它鲜活的延伸,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中国人强调的当代性,我想它是建立到对过去记忆的再展示,当中阐释有才情的、格调的、性情的展示。”

丘挺认为,我们今天对传统的解读有多个镜像和经验,相互折射。传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叙述方式,关键是有没有独特的视角,激活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月移粉壁   纸本水墨  94cmx31cm   2018年

传统如何在当代激发活力也是丘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如今多媒介的发展,传统山水也不再仅仅停留在毛笔与宣纸等材料上,在拓宽材料的运用中很多可能性。“山水本身具备宏大的世界观,所以山水与今天的多媒体结合,讲好一个故事的天地很大。”

丘挺透露,他最近也在跟一些网络游戏公司接触,有合作的意向,将传统山水和游戏造境结合在一起,探索动与静在时空上的延伸。丘挺用“跨界”来形容这种新尝试,“将中国画与当下的娱乐文化结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云山图之二   纸本设色   2019年

与此同时,丘挺也关注到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相继推出很多大型特展。比如,石渠宝笈特展、董其昌大展、赵孟頫特展、苏轼特展等等,很多博物馆把自己“压箱底”的历代名家精品拿出来与观众见面。丘挺认为,这些特展在国内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无论是对观众审美的培养,还是对行业专家的专业挖掘都有好处。

云山图之一  200cmx11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在丘挺看来,这些艺术史原点作品的呈现,让人们直接用双眼去关注,这也是今天日趋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力的最好体现。尤其让他欣慰的是,很多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的艺术,说明他们对传统的接纳度很高。

著名艺术家皮埃尔·苏拉热曾说,绘画是诗意的瞬间。丘挺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不断让传统国画山水在迸发诗意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国画曲径通幽万分迷人的魅力。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