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于广州召开的广东公共卫生论坛上,全国一流的公共卫生及相关行业专家聚焦预防医学领域,围绕广东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各抒己见。有专家认为,国外下一波新冠疫情的暴发只是个时间问题,如何更好地应对取决于三件事: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对病毒的应对措施以及对下一次疫情所做的准备,同时有赖于健全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体系。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流量大、对外交流频繁,一直面临较大的公共安全压力。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表示,国外新冠疫情还在继续蔓延,目前广东仍在全力以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近期香港疫情仍在继续,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令人担忧,广东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玉润认为,大多数公共卫生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整个社会改变其行为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的意愿。当全社会每一个细胞把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作为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自动反应的行为准则时,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才是强大的。成功遏制流行病取决于一个国家面对流行病的应急准备情况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监测系统和疾控机构等公共卫生部门的国家,通常能够成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我们需要把防范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和行动纳入整个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甚至所有政府政策当中。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认为,在当前疫情下的防控策略是常态化防控和应急相结合。早期发现迹象是最困难和最重要的。现在总结起来,其实我们在监测疫情和早期发现是有弱项、短板和不足之处的。当前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的,只能对法定传染病的异常变动进行预警,无法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早期预警。我们应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自动化地采集传染病危险因素、病原体、相关症候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信息等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及早、智能化地判别出传染病可能增加的流行风险或已出现的“苗头”并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尽可能提高预警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人为干扰和工作失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
编辑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