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初冬,繁花绽放。11月10日,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深圳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盛典向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榜单得主致敬,揭晓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花地精品榜单,许钦松、吴承学、朵拉、武桂琴、曹林获颁“年度花地精品”荣誉;现场还揭晓了2024首届“逐梦湾区”短视频大赛结果。
2024年花地文学榜系列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作家协会战略支持。本场盛典活动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海利,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荣才,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等领导、嘉宾,及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箫韵、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党工委委员余介方等出席了本次盛典,并为各位得主颁发荣誉。
“花地文学榜”由羊城晚报于2013年正式创设,榜单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大类,每年各产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迄今,已有包括王蒙、莫言、贾平凹、冯骥才、刘震云、麦家等数十位文学名家获得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家(作品)殊荣。
今年,最终由张翎《归海》获“年度长篇小说”,韩东《幽暗》获“年度短篇小说”,欧阳江河《宿墨与量子男孩》获“年度诗歌”,王尧《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获“年度散文”,陈平原《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获“年度文学评论”,杨知寒《黄昏后》获“年度新锐文学”。
盛典现场,年度榜单得主张翎、王尧、杨知寒接受主办方致敬,并围绕“AI时代,文学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分享。文学家们深邃和独到的见解,令观众大受裨益。
“我从‘花地’来。”著名作家陈国凯的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作家对《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的情感。由“花地”衍生的“花地文学榜”,今年迈入第二个十年,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林海利在致辞时介绍,2024花地文学榜首次增加“年度花地精品”榜单,遴选文学精品,回馈时代和人民。同时,还启动大湾区优秀原创文学扶持计划,聚焦培养文学新人、扶持优秀作家,推动产生更多湾区文学扛鼎之作,将茅盾先生1957年题名的金字招牌“花地”,打造成中国最好的文学原创平台。
“年度花地精品”榜单,从《羊城晚报》副刊“花地”一年刊载的原创作品中遴选精品佳作。盛典现场揭晓了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花地精品榜单,许钦松《感念恩师蔡仰颜》、吴承学《马岗顶上故人来》、朵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包椰浆饭》、武桂琴《住院记》、曹林《生活不是爽文爽剧》入选。主办方向所有“花地文学榜”得主发出“花地”约稿函,寄望以“花地文学榜”为契机,与文学同行一道,为读者奉献出更多引领时代、引领风尚的精品佳作。
在随后进行的“年度花地精品”得主沙龙对谈环节,5位得主还围绕“新媒体生态下的大众写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今年是“花地文学榜”与鹏城携手同行的第五年,共同拥抱大湾区文学的多种可能,开启大湾区文学的未来想象,讲好文学的精彩故事。
盛典现场还揭晓了2024首届“逐梦湾区”短视频大赛结果,并颁发了大赛各项荣誉。该大赛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主办。历时三个多月,大赛共征集到作品2212件,抖音“#逐梦湾区短视频大赛”话题累计播放达9亿次。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赵青对本次大赛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表示,参赛的每一部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湾区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花地精品榜单
1、许钦松《感念恩师蔡仰颜》(见《羊城晚报》2023年1月19日A11花地副刊)
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名誉主席。
2、吴承学《马岗顶上故人来》(见《羊城晚报》2023年12月12日A10花地副刊)
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3、朵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包椰浆饭》(见《羊城晚报》2023年7月27日A10花地副刊)
朵拉,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画家。2019年荣膺马来西亚槟州元首封赐DJN准拿督勋衔。出版作品共52部,曾获文学奖60多个,举办个人画展26次。
4、武桂琴《住院记》(见《羊城晚报》2023年9月12日A10花地副刊)
武桂琴,国企管理人员,高级经济师,造价工程师。
5、曹林《生活不是爽文爽剧》(见《羊城晚报》2023年1月8日A6花地副刊)
曹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知名时事评论员,曾获中国新闻奖、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等。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图片动态】
炒面线
【图片动态】
一场未竟的突围 回溯那个九七年的夏天,不知缘起何处的悸动,我一头扎进了西方哲学的迷雾中。彼时,“挣钱”是悬在眼前的显赫目标,学业于我,不过是走马观花,应付六七十分的稳妥游戏。未曾想,这刻意“节省”出的光阴缝隙,反倒成了豢养不驯思想的沃土。 年少的慷慨真好,时光可以任性地挥霍在看似无用却闪烁趣味的事物之上。而今悬在人生的半途,进退维谷的夹缝里,再不敢有片刻轻慢岁月的奢侈念头。每每念及此,胸腔里便涌起一股近乎悲壮的不甘——这麻木的平衡,这世故的妥协,岂非辜负了当初那份横冲直撞的勇气? 在一次读书会,谈及心灵困境,我近乎刻薄地指斥那些贩卖廉价安慰的鸡汤与无病呻吟。文字最大的傲慢与虚妄,莫过于将一己书写的痛苦想象,强行涂抹为放之四海的普遍真实,企图以此消解个体抗争的重量。 那些未经审视的人生,真的不值一看。那份无处不在的“心灵无着”与日复一日的纠烦,本身便是个可疑的谜团。置身繁华如深圳者,身陷某些内卷的湍急洪流,疲态成了常态,友人诉说每日被挤压的窒息感。 我反问她:在风涛海浪间浮沉的你我,如何做到不畏人言笑,守住那份本心?那拽住衣角的挣扎,那不得不松手的遗憾,是否源于在人情构筑的坐标上,彼此渴求依赖的温暖?还是执着于依赖中确认自我的尊严? “依赖”与“自尊”,天生相克,缠斗不休,撕扯着人格的统一疆土。我们太渴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竭力踮脚靠近世俗设定的“优秀”,反而一次次模糊了视线,弄丢了那颗曾能映照整个天空、不染尘埃清澈的心——那份清澈的爱和对生命简单的眷顾。 “知道吗?七岁田埂上的我,以为双脚永远踩在泥里。远方是同村少数人的奢侈品,而他们即便启程,也终有归期。” 而此刻的我,倘若仍囿于那片田垄之上,想必会拼尽一切也要刺破那层无形的樊篱。既深知此去恐无回路,又茫然四顾不知星火在何方。但这挣扎本身,就是生命不妥协不安分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