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在深举行,全球科学家对话深圳青少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实习生 王晨雯
2024-11-09 15: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8日,南方科技大学举办“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应对全球变化,科学家在行动”,吸引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海洋负排放技术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活动现场发布深圳海洋教育课程协作联盟倡议,为未来的科研和教育合作奠定基础。

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千林山小学的学生们首度公开表演原创皮影作品《海洋与古菌》,用艺术形式展现了科技与环境保护的深刻内涵。皮影作品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由千林山小学海洋社团和皮影社团的十余名学生自主完成,从前期的知识学习到剧本撰写再到组织排练,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参演的海洋社团六年级学生欧阳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海洋知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也获得了皮影的技术和上台演出的勇气,收获满满。”

深圳市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张传伦表示,此次论坛将海洋知识与AI+大模型相结合,可以帮助青少年与全球科学家展开对话,拥抱人工智能,憧憬未来科技。

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深圳湾实验室副所长周耀旗、滴普公司技术总监柏海峰等分别分享了在人工智能与海洋科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焦念志院士团队的报告《AI赋能国际虚拟课堂——蓝色宜居地球》深入探讨了AI在全球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潜力。周耀旗研究员通过《蛋白质结构人工智能预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柏海峰在《生成式GenAl在中国的应用和趋势》中,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l)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们围绕海洋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以及AI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深圳致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林间表示,“正在筹建的深圳海洋大学将以60%的力量做技术工程,30%的力量做科学,在海洋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工程技术、交叉科学以及资源环境等领域培养创新人才,为海洋利用与保护方面贡献深圳经验。”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实习生 王晨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