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测绘大讲堂”第五期在深大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戴睿霖 孔浩宇
2024-11-06 11: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5日,2024“测绘大讲堂”第五期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校友广场举行。本期大讲堂以“大国重器之匠心:测量工匠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由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清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邸凯昌,南方测绘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缪小林,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测量师、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林鸿四位测绘领域专家先后作专家报告。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陈翰新主持报告会。

深圳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崔宏志在致辞中表示,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深圳大学重点发展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科研成果显著,在基础设施安全运维方面,创新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体系,发明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测量装备;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构建了虚拟城市环境建模技术体系,研发了智慧城市空间数字平台。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绍杰表示,“测绘大讲堂”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跟踪热点时事、推送前沿技术、展示最新产品、传播社会文化、弘扬社会精神的宗旨,为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受到了社会地理、信息行业及诸多跨界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李清泉作题为“外海深水沉管隧道管节安装定位关键技术”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水深增加导致测量塔变形增大,与管节变形的耦合进一步增大定位误差,现有方法无法满足未来更大水深沉管隧道建设需求。针对上述挑战,李清泉提出浮运卫星定位、沉放声学定位和对接光学定位的分级定位策略,利用声学作用距离大和光学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声学引导光学对接,实现大水深管节安装精密定位,未来将能应用于深水重力码头安装、水下基床整平、水下机器人定位、潜航器对接与回收等领域。

当天活动还设置了自由提问环节。与会专家就现场师生提出的数据市场化问题、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就业困惑等问题详细作答。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戴睿霖 孔浩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