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流经的每一处大地,都会得到滋润。
没有什么比月光更公平,父亲说,照耀在大地的月光,总有一束会落在你的身上,谁都争不过,夺不走。
所以,每个中秋夜,小城的人都蜂拥而去观月台,而父亲却总带着我,和母亲一起爬上城郊的那处偏僻小山坡。
小山坡当然无法与观月台相提并论,小城传说,当年辛弃疾途经此处,看到清风明月,鸟飞虫鸣,才写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千古名句,也不知真假,反正观月台因此而名声大噪,每逢中秋,观月台可谓一位难求。世人对位置、方向、角度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追崇,仿佛越好的位置,落在身上的月光便会更多一些。
年少时,我是打心底瞧不起父亲,明明自己家距离更近,凭什么不去观月台,长得牛高马大,还怕挤不过其他人?再不济,也要为妻儿争个好位置,人生不过几轮明月,就应该把月光抓在自己手里。月光,其实就是命运。
父亲却总不以为然,哪怕我长大了,长高了,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在观月台争个好位置了,父亲却依旧会劝我,听爸爸的,还是去城郊,一起爬山,赏月。
中秋佳节,我不好拂了父亲的意愿,更何况,母亲永远是站在父亲身边。于是,城郊的小山坡便成了独属我们的观月台,尽管月亮被远处的观月山挡出了大半,但却并不妨碍明月映照整个山坡,映照在父亲、母亲还有我的脸上,无比温暖。
也是在那一夜,我听到邻居的吵闹声,才豁然明白父亲的智慧。邻家阿姨抱怨,年年去观月台,月亮没看到,看到的都是人头,月光照在身上,一身拥挤的汗水,一点也不舒服。更郁闷的是,年年如此,年年还去受罪。
观月如此,人生也不过如此。风光无限好的地方,必然拥挤,找到属于自己的观月台,哪怕只能看到月光的一丝缝隙,哪怕落在身上的月光偏了一些,迟到了一会儿,也是最舒适的人生。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